】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郭偉峰:中評社的中美關係大局觀
http://www.CRNTT.tw   2021-01-26 00:17:14
 
  3,中評社要顧全大局,對涉及美國的觀點新聞一定要拒絕可見的偏頗觀點與論點,要注意防止惡意傳播行爲。中美關係內容深受中評社受眾的關注,中評社的受眾大多數都是最為關心兩岸關係的,因為美國對華、對台政策牽動兩岸關係,經常發生意料之外的時政爆點,令人生憂,所以獲得準確的、理性的、有價值的觀點判斷,是中評社受眾的首選,中評社一直自覺地堅持顧全大局不動搖。更何況中評社與兩岸、港澳、美國大量的國際問題、兩岸問題智庫及專家學者結緣,其中的獨家觀點層出不窮,也衹有在中評社的平台上才能大量地看到。那種放大中美矛盾、炒作“中美必有一戰”的極端輿論在中評社沒有一席之地。

  4,中評社對中國的對美戰略方針要有堅定的信心,要從顧全大局的高度去理解。自從2020年1月發生了新冠肺炎疫情之後,中美關係雪上加霜,在美方鷹派政客不斷挑釁之下,中國有很多人對中美關係的前途失去了信心,尤其對中國對美的戰略方針失去了信心。對此,中評社堅持大局觀不動搖,寧可被激進人士抨擊,也不會輕易改變立場。2020年7月9日上午,由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聯合主辦“相互尊重、信任合作——把握中美關係的正確方向”中美智庫媒體視頻論壇。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出席會議並作主旨發言。王毅強調:中國的對美政策沒有變化,我們仍願本著善意和誠意發展中美關係。隨著中國的發展,有些美國朋友對中國懷有越來越多的疑慮甚至戒懼。在此我願重申,中國從來無意挑戰或取代美國,無意與美國全面對抗。我們最關心的是提高本國人民的福祉,最重視的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最期待的是世界的和平穩定。為此,中國的對美政策保持著高度穩定性和連續性,願意與美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構建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係。王毅的這一番表態講話,讓我們舒了一口氣,益發相信中國對美的戰略定力是牢固的,是不會輕易搖擺的。 

  5,以和為貴並不是盲目樂觀,中評社對於中美關係的危險性要高度警惕,對挑釁戰爭的任何一方都要嚴加譴責。特朗普與共和黨主政之後,促使美中關係走向全面對抗,今後民主黨再執政,這樣的結構要改變也需要時間,這是美中關係的厄運。在美國鷹派政客主導下或者推動下,美國隨時有可能在南海、台海挑起戰爭,如是,則中美兩國人民面臨大不幸。總之,無論是鼓吹熱戰還是冷戰,都是中評社必須堅決反對的、絕對不與之爲伍的。這個時候,再尖銳的批評也是爲了和平,為了和平,要勇於批評。和平不是等來的,很大程度上是鬥爭來的。當然,對於中國民間社會出現的必須在此時此刻與美國決一死戰的挑釁言論,我們認為這不是鬥爭,這是鬥狠。

  三、中評社對待中美關係危機之策及大局觀

  1,中美關係一旦出現危機,中評社不要跳進幸災樂禍的泥淖里而無法自拔,必須超越危機,用尋找轉機的目光遠眺前路。在新聞實踐中,“五八事件”讓我們獲得了寶貴的經驗。“五八事件”是指:北京時間1999年5月8日清晨5時45分左右,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部隊用B-2隱形轟炸機投下了五枚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擊中了位於南聯盟首都貝爾格萊德櫻花路3號的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大使館。當場炸死新華社記者邵雲環、《光明日報》記者許杏虎和朱穎,炸傷數十人,造成大使館建築的嚴重損毀。其中一枚JDAM沒有爆炸,直到五年後才由塞黑方面取出銷毀。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遭北約轟炸後,中國民眾群情激憤,全國多地爆發大規模反美示威活動。北京於1999年5月12日以降半旗這種最莊重、最高的規格向在北約轟炸中死難的三位中國新聞工作者致哀。這次炸館事件以及之後事件的發展使得原本由於中美兩國元首互訪而正處於上升階段的兩國關係驟然惡化。對於美國的惡行,中國的官媒都非常憤怒,發表了很多情緒激烈的評論,使得中國的民意更加激憤。我們當然也難於遏制憤怒。但是,考慮到中美關係不能因此壞下去,終歸還是要回歸理性。於是,《中國評論》月刊組織了很多專家學者撰寫文章,呼籲不要上綱上線,要冷靜對待中美關係。這樣的觀點在當時堪稱為孤家寡人,但到了1999年底,中美雙方關係逐漸恢復,北約對炸館事件的遇難者和傷者進行了經濟賠償,並對被損壞的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館舍進行了賠償,中國政府也對被抗議示威人群損毀的美國館舍進行了賠償。此時,我們的觀點與建議就突顯了現實意義和固有價值。

  著名的國際問題專家郭震遠曾經撰文回顧說:近七、八年來,衹要國際上和海峽兩岸之間發生重大事件、出現重大問題,部分中國民眾、特別是“網民”,往往群情激昂,甚至一片喊打之聲。這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社會現象,但肯定是不理性的。一些報刊視此為難得的商機,不僅隨聲附和,甚至推波助瀾,以擴大銷量、謀求利益。《中國評論》月刊反其道行之,在發生重大事件、出現重大問題時,堅持理性引導而決不媚俗。1999年5月8日發生美機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嚴重事件後,《中國評論》月刊迅速做出反應,在當年的7月號(十九期)上發表了卷首語《中國需要冷靜看世界》,以及《不可動搖對國際形勢的根本判斷》、《中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國際政治安全環境沒有變》、《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流需要維護》等三篇文章,及時充分地對“炸館事件”及其影響和應採取的態度做出了理性的深刻分析,在一片沸沸揚揚中保持了清醒和冷靜。以後,境內外很多朋友在和我談及《中國評論》月刊時都表示,正是看了這一期,他們才真正認識和瞭解《中國評論》月刊的,很多人並由此而成為忠實的長期讀者。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也是《中國評論》月刊的重大機遇,但不是謀求商業利益的機遇,而是確立形象和品牌的機遇。②

  2,自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近4年來,中美關係陷入了災難,中美脫鈎幾成大勢所趨,中美冷戰似乎就要開啟。中評社的新聞報道應該怎樣應對?如專家分析說:特朗普執政以來,隨著原有對華接觸戰略框架的解構和終結,美國國內大致形成與中國進行戰略競爭的戰略共識,戰略合作讓位於戰略競爭。美國國內對華政策的輿論環境出現非常消極的改變,主張對華採取強硬政策的聲音成為主流。中美關係的基礎條件已經發生非常明顯的變化。目前來看,未來中美關係的演變有兩種可能的趨向。一是徹底“脫鈎”,最終形成“新冷戰”對峙局面。二是雙邊矛盾在兩國有意識的管控中緩慢發展,爆發危機的風險不斷積纍。中美關係的既有框架已在瓦解過程中,新的雙邊關係框架短時間內還搭建不起來。③

  面對如此嚴峻的局勢,尤其是中美主流媒體激烈對陣、叫駡不絕之際,中評社制定了這樣的報道原則:不對罵,不悲觀,不放棄。不對罵:對罵的聲音太大,中評社加入進去,也發不出多大的聲音,何況中評社衹會講道理,不會駡人的。不悲觀:23年來,中美關係從來就沒有一帆風順過,不悲觀就有機會。如果大家都悲觀了,中評社能夠找到一絲不悲觀,也是會像陽光一樣穿透中美關係。悲觀主義是中美關係的大敵。不放棄:近幾年來,中評社一直在中美之間尋找理性的意見和主張,也積極提出自己的建議,警惕脫鈎、反對脫鈎是我們的基本主張。經驗告訴我們,衹要不放棄就一定有收穫,中美關係磨合40多年來,各種利益深度契合,兩國主流民意總是有交集點的,總不可能就是一盆泡沫,一風吹去。

  3,中評社對待中美關係危機的新聞報道原則,充分體現了大局觀。大局觀是什麼?通俗地說就是凡事長遠考慮,以得與失的辯證關係原理看待問題。大局觀,就是堅持到最後,不惜代價獲取最終的勝利,不因局部勝負而耽誤全局勝負,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在關於中美關係的新聞報道中,中評社堅持以大局觀對待之。換言之,中評社的中美關係大局觀就是:其一,從事相關新聞報道要完全理解在處理中美關係時要從正面、積極方面推動中美關係;其二,從事相關新聞報道要有利中美關係擴大合作、管控分歧,而不是聚焦分歧、升級競爭或對抗。用核戰、熱戰刺激中美關係的極端之詞,永遠不要出現在中評社。其三,從事相關新聞報道要善於掌握鬥爭哲學,在鬥爭中創造價值,不是為鬥爭而鬥爭。

  2019年11月底,由中評智庫基金會和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主辦的“中美關係圓桌論壇:中美脫鈎對世界的影響”在北京舉行。中國太平洋經濟合作全國委員會會長、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前院長蘇格在會上以“世界大變局與中美關係”為主題發表看法。他論及中美關係面向未來:一是應管控分歧,避免對抗。“智者求同”,須保持對話和平等協商,擇寬處行,不因一時一事動搖中美關係穩定發展的基礎,管控分歧,力求克制,防止誤判。通過危機管理機制,嚴防擦槍走火,“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不衝突、不對抗”,符合中美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和平、發展、進步的時代潮流。二是相互尊重,求同存異。中美須客觀理性看待彼此戰略意圖,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尊重各自選擇的政治制度和發展道路,相互尊重對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理解對方的文化傳統,不把自己的意志和模式強加給對方。這是兩國關係保持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希望美方能正確看待和適應中國的變化,以平常心和包容心,歡迎中國的發展和成功,並從中找到合作機遇。和平發展的中國不應被視為美國的威脅,中美兩國應共同努力,摒棄“零和”遊戲和“冷戰”思維,事關中美關係正確方向的根本利益,不容戰略誤判。三是拓展利益,聚焦合作。④

  蘇格會長以上的有關中美關係大局觀的論述,值得中評社學習借鑑。

  四、習近平關於“修昔底德陷阱”的論述是中評社的中美關係大局觀理論支柱 

  習近平是怎樣看待“修昔底德陷阱”的?關於“修昔底德陷阱”引起的國際恐華輿論,當然受到了習近平的關注及思考,並且做出了回應。2014年1月,美國《赫芬頓郵報》子報《世界郵報》創刊號專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針對當時盛極一時的論調:“中國迅速崛起後,必將與美國、日本等傳統強國發生衝突。”習近平在專訪中說:“我們都應該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強國衹能追求霸權的主張不適用於中國,中國沒有實施這種行動的基因。” 

  2015年9月22日,習近平在出席華盛頓州當地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聯合舉行的歡迎宴會時發表演講指出:正確判斷彼此戰略意圖。同美方一道構建新型大國關係,實現雙方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是中國外交政策優先方向。我們願同美方加深對彼此戰略走向、發展道路的瞭解,多一些理解、少一些隔閡,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忌,防止戰略誤解誤判。我們要堅持以事實為依據,防止三人成虎,也不疑鄰盜斧,不能戴著有色眼鏡觀察對方。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國之間一再發生戰略誤判,就可能自己給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分析上述講話,可知習近平關於“修昔底德陷阱”的基本觀點是:第一,習近平認為,“修昔底德陷阱”是不成立的,是一種誇大的想象,或者是不應該存在的。這就是“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第二,習近平認為,“修昔底德陷阱”這一概念可以被人利用,可以另起爐竈,可以演變成為破壞當今國際秩序的戰略思維。這就是“大國之間一再發生戰略誤判,就可能自己給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第三,習近平認為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是可以破解的。習近平不認為中美之間現在存在“修昔底德陷阱”,但是並不忽視“修昔底德陷阱”被重新構建的可能性及危害性。習近平的高明之處在於:採用預防與遏制“修昔底德陷阱”被利用的措施,用“修昔底德陷阱”的重大危害性來提醒中美兩國的執政者與智者們的注意。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