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28日電/據光明日報報道,12月27日17點,完成最後一門專業課考試後,考生劉錚錚走出考場,長舒了一口氣。複習了一整年,直到後期才進入複習狀態,“被疫情打亂複習計畫,經歷崩潰和心理重建,最後還是堅持了下來”。
當日,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基本落下帷幕;考研報考人數為377萬,創歷史新高;一位新冠肺炎感染者在遼寧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大連中心順利參加了考試。
發生在考研日的這些新聞牽動人心,但面對“考研熱”,我們還應該關注些什麼?
考研就像“第二次高考”
又是一年考研時,張璐璐回憶起參加考試時的心情。去年,她從山東某高校考入中國人民大學。
這一年來,張璐璐在不同場合多次聽到大家對母校的議論:考研備考被描述為“近乎瘋狂”:大一就著手準備,天天泡在自習室,走廊裡、校園內隨處可見背書的學生,即便天寒地凍也不偷懶。
而張璐璐的經歷與此完全不相符:臨近暑假才開始複習,進考場前一個月還在猶豫,甚至不想複習,可最後仍以專業第二的成績“成功上岸”。張璐璐笑稱,“很遺憾”自己沒有具備“考研神校”學生應有的特點。
一個拍攝考研學生吃苦用功的視頻,曾一度占據熱搜榜。網友留言分成兩派,一部分網友以“考研基地”“考研神校”揶揄諷刺。另一邊,“心無旁騖複習考研”“拒絕貼標簽”的回應,針鋒相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