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9月,我國共計在32個城市開展了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運行,累計運行里程超過1億公里,單車最大運行里程超過14萬公里,電堆、儲氫瓶等關鍵部件國產化率快速提升。
“國內的氫能產業逐步形成了完整產業鏈,掌握了主要生產工藝和技術,也形成了300多家規上工業企業,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的一些城市實現氫能源燃料電池汽車小範圍規模化示範應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景春梅說。
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仍面臨多重瓶頸待破
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目前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在我國呈現多點開花的趨勢,不少地方政府和資本紛紛布局。但是仍然面臨缺乏規劃引導、小散亂狀況顯著,基礎設施薄弱、核心材料與關鍵技術依賴國外等瓶頸待破。
佛山市南海區“氫能小鎮”丹灶鎮招商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因為氫氣價格較貴,用不起,加氫站都需要政府大量補貼,才能經營下去。
國家能源集團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院長衛昶說,目前國內大部分氫源來自化石能源,碳足跡大,污染比較嚴重。可再生能源制氫還不多,“制氫成本較高,目前電解水制氫超過60元/公斤。需要技術突破降成本。”
“氫能產業發展需要突破成本關。氫能發展面臨氫氣生產與儲運技術路線龐雜、成本高昂的狀況,同時目前國內氫燃料電池系統的整車造價高於純電動新能源汽車,推廣上尚不具備成本優勢,需要通過全產業鏈核心技術攻關來突破成本桎梏。”武漢理工大學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學科首席教授唐浩林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