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9日電/據新京報報道,出入公共場所登記的個人信息去哪了?
絕大多數被收集的紙質個人信息定期銷毀;律師:商家收集信息後倒賣或洩露屬侵犯個人隱私權
“最近幾個月,各種推銷電話明顯增多了。”近期,不少市民向記者反映存在這樣的煩惱。疫情早期,在“健康碼”尚未普及之時,不少市民曾在出入餐廳、商場等公共場所時留下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等個人信息,這些信息被如何處理,成為不少市民關心的問題。
記者近日探訪京城27家快餐店、商場、辦公大廈發現,絕大多數被收集的紙質個人信息被留存,其中部分定期進行銷毀。此外,記者探訪發現,個別寫字樓的登記現場信息保護措施不足,登記簿被隨意攤開放在桌上。
探訪1
寫字樓紙質版個人信息已上交物業
按照北京市疫情防控要求,在疫情早期,市民進出不少餐廳、商場、寫字樓大廈等公共場所,需登記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等紙質版個人信息才可進入。
對於之前登記的紙質版個人信息,記者詢問的7棟寫字樓全部留存,工作人員均表示,紙質版信息已上交物業保存管理。10家大型商場中,有兩家仍留存紙質版信息。10家餐飲店中,有4家店鋪仍留存紙質版信息,其中吉野家磁器口店表示,信息目前在店裡留存,需要聽相關部門和公司的整體安排。
另外,在商場經營某快餐連鎖店的高先生告訴記者,因為店鋪開設在商場裡,顧客進店之前已在大門口登記過信息,所以店內未要求顧客二次登記個人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