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30日電/大公報30日社評說,特區政府日前宣布通識科改革的重點,包括精簡課程內容、優化教材及考評準則、設立“適用書目表”,而所有同學在中學階段都獲得到內地考察的機會,親身認識國情及國家發展,堪稱改革後新課程的一大特色。但方案出台後,旋即成教協全力“妖魔化”的對象,攻擊這是“洗腦”工程、“政治凌駕專業”云云。但亂港派越是如此,也就越暴露其操控通識教育的真正意圖。
社評說,為香港學生提供回內地考察的機會,是完全必要的。通識科從成立那一天起,就充滿爭議,由於課程無教材也無審查,結果輕易被黃師“騎劫”。課程中充斥錯誤有害的信息,包括鼓吹“違法達義”的歪理、醜化國家及內地同胞、散播各種極端思維、否定自己中國人的身份認同等等,嚴重毒害學生。事實上,校園“泛政治化”,部分年輕人包括中學生傾向“港獨”,通識科被“異化”一直被指是重要禍因之一。而讓學生正確認識國家、摒棄偏見,莫過於親眼觀察,親身體會。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香港學生到內地,會看到發展進步的一面,也會看到正在發展、有待改善的一面,不存在所謂“不能批評”的情況。事實上,內地經過四十多年改革開放,各方面突飛猛進,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不論是科技、環保、歷史、地理、文化等領域,內地不同省市都有非常豐富的學習資源,供同學們深入探索。而有關考察必須是有計畫、有要求,回港後要總結,避免走馬觀花。有理由相信,北上考察將成為同學們難忘的學習體驗,勢能從中受益良多,終身受用。
事實上,香港是中國的香港,香港人也是中國人,認識自己的國家乃天經地義。反過來說,若對自己的國家都缺乏認識,或一知半解,又如何稱得上是“通識”呢?而最重要的是,香港的未來在於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年輕人的前途與大灣區緊密相連,在他們的求學期間就能親身接觸到內地、了解國家,對未來的職業選擇、人生規劃大有裨益,甚至是安身立命的必須。
社評說,有人聲稱,香港是國際城市,年輕人應該認識世界,而不是回內地考察。這話似是而非。任何人都是先認識自己,再了解他人;先認識自己的國家,再了解其他的國家。而回內地考察與了解世界,兩者並不矛盾,香港人出國度假旅遊是常事,中學期間遊學或負笈海外早就蔚然成風,升讀本地大學後更有國際交流的機會。立足香港、擁抱國家、放眼世界,這才是香港年輕人應有的氣度。
亂港派歪理連篇,無非是阻撓香港年輕人認識國情,害怕自己一貫鼓吹的謊言、假象被戳穿,這才是真正的“政治凌駕專業”、“洗腦”工程。是時候撥亂反正,讓教育的回歸教育,而培養年輕人務實求真、明辨慎思,才符合推行通識的初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