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構築穩固而強大的產業基礎能力
http://www.CRNTT.tw   2020-10-22 09:22:58
  中評社北京10月22日電/產業基礎是產業形成和發展的基本支撐,產業基礎能力決定了一個國家和地區產業的整體素質、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強調“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說明構築形成穩固且強大的產業基礎能力,應是未來較為長期的一項重點任務,這既是推動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經濟應對外部複雜環境的重要立足點。

  產業基礎能力不足是突出短板

  近年來,隨著對產業基礎的重視程度增加、支持力度加大,我國產業基礎能力持續提升,部分基礎領域的追趕步伐不斷加快。但從總體上看,我國在許多基礎領域還沒有掌握自主核心技術,產品的質量和性能相較於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這些都對進一步增強我國製造業核心競爭力和提升國際分工地位形成制約。

  主要表現為:部分重大技術裝備的質量和性能有待提升;核心基礎零部件自主可控水平偏低;質量基礎設施的服務支撐能力不足;基礎材料方面的部分關鍵領域存在“無材可用、有材不好用、好材不敢用”的現象;國產控制系統在高可靠性、高穩定性、高環境適應性等方面還有較大提升空間等。

  之所以存在這些短板,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制約。

  從工業化路徑來看,我們長期對自身基礎領域的建設重視不夠、投入不足。通過做好技術引進,我國充分釋放了後發優勢和開放紅利,迅速切入國際產業分工體系,快速推進了工業化進程和國民經濟建設。但是,出口加工業的發展並沒有帶動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和重大技術裝備等的突破提升,反而形成了“重生產輕技術”“重主機輕部件”“重引進輕自主”的慣性,導致產業基礎不牢、底子不厚,產業自主性和控制力長期偏低,結構性失衡問題突出,源頭創新供給和支撐不足。

  從市場環境來看,我國基礎產品推廣應用生態不優。基礎領域的技術和產品的精確度、穩定性、可靠性等需要在市場應用中不斷調整優化,這一過程是循序漸進的,不可能一步到位,國際上具有競爭力的基礎產品都是通過不斷試錯打磨來實現升級的。由於我國基礎領域核心技術和產品的應用生態尚不完善,科技成果工程化開發和產業化應用的複雜性高、難度大,一些研發停留在實驗室樣機階段,產業化的“最後一公里”難以打通。同時,國外基礎產品在我國市場占有率高、競爭力強,也導致國內基礎領域的技術和產品沒有足夠的市場空間來推廣應用,因而缺少產品性能提升和迭代升級的機會。

  從國際競爭來看,基礎領域是我國產業升級的主攻方向,也是發達國家固守競爭優勢的核心陣地,全球基礎領域競爭日趨激烈。重大基礎產品研發投入高、周期長、難度大,一旦形成技術和市場優勢,易於構築壁壘、固守優勢。目前,國際上重大關鍵技術裝備、零部件和材料市場大多呈現寡頭壟斷格局,存在大量專業精深、積澱深厚的標杆領軍企業和隱形冠軍企業。這也增加了我國在這些領域實現突破的難度。

  與此同時,產業基礎能力提升是個系統性工程,絕非某一環節、某一領域、某一技術突破所能實現的,需要協同攻堅。目前,我國基礎領域發展不協調,創新協作和資源整合不足,基礎產品協同一體化突破低效乏力,這也對我們在基礎領域攻堅和突破形成制約。

  通過創新機制穩步推進產業基礎能力提升

  沒有強大的產業基礎能力作為支撐,就不可能有強大的現代產業體系。未來一個時期,我們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千方百計提升產業基礎能力。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