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8日電/面對國內外形勢的變化,中國需持續推動產業升級、提質、增效,構建起更具韌性、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現代產業體系。特別是要從保障全球供應鏈安全、穩定、開放等角度,來謀劃中國供應鏈發展的新方位。
經濟日報發表記者肖偉評論文章提出,一是進一步加快產業升級步伐。需用供應鏈思維、創新思維來推動產業發展,推進產業鏈全方位創新,尤其是在技術創新、模式創新上下功夫,推進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同時,在全球範圍內合理配置資源,在關鍵領域要把自主發展與開放發展結合起來,培育打造一大批鏈主企業,推動中小企業“專精特深”發展並且做好配套,增強供應鏈彈性。
二是分類施策推動不同產業供應鏈發展。對於民生物資供應鏈,要優先保障安全,特別是對居民日常消費的物資需要確保長期穩定運行;對於應急防疫物資,要優先加快生產,相關主管部門要推動應急物資產能的區域分配;對於戰略性物資,要著眼長遠,加強戰略儲備,防止國際供應鏈中斷導致的國內供應不足;對於高技術供應鏈,要在分析國外依存度的情況下,加快相關產品儲備,同時要盡快開展國內供應商本土試制。
三是以“新基建”為突破口,加速數字化進程。“新基建”是支撐中國未來工業化、城市化、數字化的重要力量。要對產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物聯網、5G等方面的“新基建”做好戰略規劃,加強“新基建”供應鏈主導權,有效避免風險。
四是推動企業供應鏈再造和智慧化。不同企業要根據發展實際,開展供應鏈再造計畫,提升供應鏈彈性。對供應鏈上下游產能進行分析,與供應鏈核心企業開展供應鏈安全診斷;對關鍵性的薄弱環節,要採取備鏈計畫、柔性轉產、多源供應等措施,確保供應鏈穩定;核心企業要加快引領供應鏈數字化變革,開展透明供應鏈體系建設,確保供應鏈風險可識、可防和可控;大力推動供應鏈智慧化發展,開展數字化供應鏈解決方案建設,積極推進敏捷生產、自動化生產、智能製造、智能運維等。
五是積極推動全球供應鏈治理與供應鏈安全體系建設。大力推動全球貿易、投資、物流、供應鏈治理,推動通關、貿易、物流便利化,加快推進物流樞紐、供應鏈樞紐建設,推進跨地區、跨國界的物流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形成內外結合、無縫銜接的物流服務體系,積極打造連接世界的全球物流體系。同時,還需加強供應鏈備鏈計畫、彈性供應鏈、智慧供應鏈等方面的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