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
http://www.CRNTT.tw   2020-10-04 11:28:39
  中評社北京10月4日電/據經濟日報報道,今年以來,中央多次提出推動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那麼,形成新發展格局是基於什麼背景提出的?產業鏈供應鏈的維繫對於形成新發展格局具有怎樣的意義?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基礎上,如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為此,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了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

  形成雙循環既有歷史基礎也有現實需求

  記者:中央提出“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基於什麼背景提出來的?

  劉偉: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我們既有歷史基礎也有現實需求。基礎表現在“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方面。

  天時方面,中國經濟經過多年發展,已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我們依然是發展中國家,是一個農業現代化、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以及信息化在加速發展的發展中國家。

  地利方面,主要表現在中國經濟的“大”。從消費來看,我國有14億人口,每年有上千萬新增人口,有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消費群體龐大。從投資來看,我國仍處於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加速發展時期,無論是基礎設施建設、固定資產投資,還是生態環境投資,教育、健康等人力資本投資都有巨大增長潛力。

  人和方面,就是指基本制度優勢。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可以把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比較好地結合在一起,逆周期調節能力較強。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也有現實需要。金融危機以後,世界經濟低迷,在疫情衝擊下,全球化進程受阻,以美國為首的某些西方國家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使過去我們與發達國家甚至與一些發展中國家形成的貿易鏈產業鏈面臨阻斷。因此,要開始轉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當然,以國內大循環為主並非不要開放。不僅要開放,而且開放還要升級,以“一帶一路”作為抓手,在新的條件下形成更高水平的開放,更深入地帶動和引領世界經濟,而不是被動跟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