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讀懂中國經濟“雙循環”背後的“戰略抉擇”
http://www.CRNTT.tw   2020-08-26 08:24:38
忙碌中的上海洋山港集裝箱碼頭(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8月26日電/據海外網報道,“這個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提出來的,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戰略抉擇”的重要論斷,再次闡明了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深刻考量,為把握大勢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廓清了思路。

  把擴大內需定位為戰略基點,一定程度上是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應對。當前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叠加百年未有之大疫情的影響,全球經濟持續萎縮,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產生受到巨大衝擊,全球經濟復甦仍存諸多不確定性。一些國家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盛行,也進一步增加了地緣政治風險,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本地化、區域化、分散化的逆全球化趨勢正在加速呈現。產業鏈中斷、經濟“脫鈎”等風險和挑戰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極大不確定性。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可以有效降低外部衝擊帶來的壓力,是中國應對當前形勢的現實之舉。

  但從根本上來看,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更深層次邏輯是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循環,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要素低成本、出口導向型戰略實現了經濟高速發展,用幾十年的時間走過了發達國家上百年的工業化進程。然而,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轉變和全球經濟格局的調整,過去“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發展模式已愈來愈不可持續,產業基礎薄弱、核心技術缺失、國內市場需求得不到有效滿足等問題日益突出,外資依存度過高、經濟安全風險大、易受國際市場波動影響嚴重影響著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8億件襯衫換一架波音飛機”的模式亟須改變。正因如此,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中國經濟實現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推動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