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6日電/據廣州日報報道,近日,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向全國人大提交五份書面建議,分別涉及智慧教育、公共衛生、智慧辦公、民辦高校等熱點問題,當中他建議,在推進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畫過程中,積極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推動師生減負增效,樹立全國樣板等。
國家政策、應用場景豐富、社會資本追逐等多項利好,智慧教育成為5G+、AI+領域的“藍海”。
近年,我國智慧教育行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大型產業研究機構今年初的預測,2020年我國智慧教育行業市場規模將達7230.6億元,到2022年我國智慧教育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大關,前景廣闊。
什麼是智慧教育?相信眾多普通消費者的回答是:學生點開APP就能上課,老師通過互聯網在電腦或平板電腦前布置作業、批改作業。這是最簡單、直觀的“智慧課堂”。
案例顯示,智能批改技術目前在四六級閱卷、中高考作文等主觀題批改與質檢等取得良好效果,應用在教師日常作業批改中,時間可減少50%~70%,使得教師從繁重、機械、重複性作業批改中解脫出來成為可能,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學研究上,關注學生的個性成長。通過手寫識別技術結合自動批改、知識圖譜等技術,可以在不改變學生紙質書寫習慣的同時,記錄學生學習數據,並以此精准分析每個學生的薄弱項進行個性化作業布置,把學生的無效重複作業時間減少50%以上,實現減負。
此前印發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畫》(簡稱《計畫》)中提及,通過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畫,到2022年基本實現“三全兩高一大”的發展目標。《計畫》指出,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為基礎,推動新技術支持下教育的模式變革和生態重構。
人工智能推動教育均衡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