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網評:中國與東盟經貿劃出美麗弧線
http://www.CRNTT.tw   2020-05-18 11:32:36
 

  由於世界經濟低迷、中美貿易摩擦和新近的新冠疫情影響,東亞經濟體對歐美出口銳減。相對而言,地區內貿易受到衝擊較小,在東亞各經濟體貿易總量中的占比明顯上升。2019年,東盟取代美國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4.43萬億元,增長14.1%,幾乎是中國主要貿易夥伴中的最高增幅。中國本就是東盟整體及其大多數成員國的最大貿易夥伴,如今東盟也上升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這是東亞生產網絡日漸緊密的表現。

  其次,一定程度上的外資“轉移”是東亞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的結果。被某些外媒誇大解讀的所謂外國投資從中國向東南亞轉移並非始於今日,而是早在2012年—2013年就開始了。中國吸引外資數量從之前明顯高於東盟到與其持平,甚至較低。但可以明顯看到的是,這些“轉移”的外資主要投入了勞動密集型製造業,轉移原因也都非常直接,比如中國的工資等人力成本上漲導致資本收益降低等。與此同時,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趨勢性變化,是外國對華投資中的服務業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比重直線提高。

  在這一變化背後,既有中國經濟轉型政策的引導,也有東亞生產網絡結構調整的推動。一方面,中國近年來的經濟政策重點在於改變增長方式和改善產業結構,即從出口導向型轉為國內消費型,從勞動和資源密集型轉為人才和技術密集型。另一方面,東亞生產網絡中的生產重心向東南亞轉移,中國則隨著國內科技水平和創新能力的提升,從低附加值的“中國製造”向高附加值的“中國智造”轉型。

  第三,中國消費水平提高是深化與東盟經濟合作的動力。中國工資提高直接推動了東亞生產網絡的結構調整,也給地區和全球經濟帶來更多機遇。中國人口體量巨大,工資收入提高帶來的消費動能是驚人的。進口日用消費品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中國普通民眾的選擇,其中水果等東南亞國家食品更成了熱門。例如,某電商平台4月推出東南亞水果節活動,僅泰國一國的榴蓮、鳳梨等水果銷售額就達上億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