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南還指出,目前常見的兩種造假方式,一是污染樣本戶,二是篡改數據。
盲目追逐高收視率片方花錢買假數據
《法制日報》記者注意到,原廣電總局2009年曾嚴查收視率買賣兩端人群,並在2013年發布22條新規重整收視率。國內首個電視收視率調查國家標準於2014年出台。
2015年8月,由原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倡議,中央電視台和多家省級電視台發起,全國省級以上電視台共同簽署了《恪守媒體社會責任,反對唯收視率自律公約》。
2018年9月16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文稱,已採取相關措施,並會同有關方面抓緊開展調查,一經查實違法違規問題,必將嚴肅處理。9月17日,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發布聲明,稱將號召全行業形成共識,共同抵制收視率造假行為,努力營造中國電視劇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的新環境。
在人人喊打的情況下,為何還有人鋌而走險製作假收視率?
“主要原因在於我們行業對於收視率的崇拜,和有關部門對相關問題缺乏系統嚴格的管理。”曾慶瑞認為,這種收視率崇拜主要表現為對數據的盲目重視,不清醒看待現狀。這種現象會導致行業內部對於一部作品的價值與社會影響力判斷因素僅靠收視率來決定,這是非常不科學、不正常的。
對於收視率造假的根源,據影視撰稿人胡鑫(化名)透露,電視台和廣告商對收視率的盲目追逐,對那些能“扛收視”的明星主演的盲目追捧,甚至將收視率當作衡量節目質量和主演明星能力的唯一評判標準,而完全忽略了電視節目的品質,因而給製造假收視數據帶來了極大的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