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山東建設高標準農田保障糧食生產
http://www.CRNTT.tw   2020-04-21 17:08:43
  中評社香港4月21日電/在中國農業大省山東的博興縣呂藝鎮,農民張振詳不用再為今年小麥澆水發愁了。麥田旁邊的溝渠里已經有了足夠的黃河水。“麥子澆上水就放心了,產量就有保證。”張振詳說。

  眼下,中國小麥主產區已進入春灌時節,這個時節的澆水對小麥生產保豐收至關重要。呂藝鎮地處黃河打漁張灌區末梢,往年,黃河水過不來,小麥春灌主要依靠地下水。每年的這個時節,很多輸水帶會鋪在路面上,經過村道上的三輪車、拖拉機等碾壓後,輸水帶破裂漏水,導致村道泥濘不堪。村民進出生產非常不方便。

  不僅如此,由於水少,需要澆灌的麥田多,等待抽水的機器在溝邊的村道上排成行。張振詳跟周邊村的農民一樣,需要很早起床來這裡排隊搶水澆地。

  “為了能搶到水,我早晨不到5點就起來排隊。有時候,晚上都要在地里過夜。”張振詳說。

  新華社報道,為了方便農民耕種,實現高產穩產,保障糧食安全,山東已開始高標準農田建設,通過農村土地整治,建設集中連片、設施配套、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基本農田。

  呂藝鎮有1.8萬畝土地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通過水、土、田、林、路等綜合治理,實現溝深路暢,農民生產效率大幅提升,一批中低產田變成高產穩產田。

  在這個項目區里,記者發現溝渠里的水量充足,道路寬闊,兩側還有海棠和白蠟樹,道路下方埋有過路的管子。呂藝鎮水利站站長鄭立全說:“原來這些溝又窄又淺,淤泥多,無法引入黃河水。清淤整治後,溝渠蓄水能力大大增加,每個溝渠都互相聯通。今年從打漁張灌區二幹渠引來了黃河水,這片麥田已實現旱能澆澇能排。”

  張振詳說:“現在隨時可以澆水,幾十米的輸水帶就夠了。帶子從道路下預埋的管子里鋪到麥田里,路面再也不坑坑窪窪、沒法走路了。以前畝產小麥600斤左右,現在至少超過900斤。”

  在氣象災害年份,高標準農田項目區的糧食產能穩定性水平明顯高於非項目區。去年,呂藝鎮項目區抵擋住了“利奇馬”台風,排水工程發揮了巨大效益,農作物受災減產情況明顯低於非項目區。

  高標準農田建設還為土地流轉創造了有利條件,有效解決了土地流轉中面臨的農田土地規模小、分散、碎片化等難題。在博興縣,適宜流轉土地51.6萬畝,已流轉38.7萬畝,土地流轉率為75%。

  博興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王興民說,建成後的項目區耕地質量一般提升了1到2個等級,土壤有機質明顯提升,糧食產能平均提高10%到20%,畝均糧食產量提高100公斤,實現了“一季千斤,兩季噸糧”。

  有了高標準農田的幫助,中國糧食已連續多年豐收,站穩6.5億噸台階。2019年中國糧食總產量6.6億噸,比2018年增加0.9%,創歷史最高水平。以14億人口粗略計算,平均每人可以分到糧食超過470公斤,遠高於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