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從B站破圈,看青年文化
http://www.CRNTT.tw   2020-04-21 10:20:35
 

  團課

  打破次元壁,玩到一起

  常有人用術語“青年亞文化”來指涉B站文化。它原本指處於邊緣地位的青少年群體,對成年人的社會秩序採取顛覆和抵抗的姿態。20世紀中葉,英國伯明翰大學的學者集體撰寫了一部叫《通過儀式抵抗》的著作,青年亞文化成為研究熱點,西方學者認為其特點之一就是邊緣性、顛覆性、抵抗性。

  然而,中國青年文化現象並非如此。田豐、潘霽共同認為,中國青年相對更為內斂溫和,多少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儒雅,抵抗性並不強,頂多“我玩我的,你不懂,我們就互不干擾”。如果主流人群或上一代人表達出願意傾聽、理解的意願,他們會更加高興,樂於分享,圈子內外的雙重認可使喜悅加倍。

  改革開放40多年,中國社會已經從過去單位統管一切的組織形態,進入市場化、原子化的個體生存形態。互聯網時代,年輕人的群體認同,是一種個體的主動選擇。現在的孩子可以根據自己原生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怎麼玩,自己尋找同伴,構建認同感。

  “他們的群體認同,和傳統的集體主義並不完全一樣。”田豐解釋說。比如同樣是愛國表達,老一代人經歷的是革命教育,而現在年輕人的愛國情懷,更多體現為一種文化自信,自我認同,你罵祖國,相當於你在罵我。所以對年輕人的愛國主義教育,不能把過去一套簡單搬來。

  今年疫情期間,復旦大學把團課放到了B站上,推出抗疫知識相關的“雲團課”,每周一次,迄今已經推出七期。如基礎醫學院陳捷亮講“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沈逸講“一場全球治理的壓力測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