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強健中國產業發展的“筋骨”
http://www.CRNTT.tw   2020-02-06 08:46:52
  中評社北京2月6日電/產業鏈是由基於技術相關性和生產相關性的眾多企業所組成的網絡,其規模及跨行業、跨產品的複雜性體現著經濟規模、分工深度和協作水平。因此,我們可以把產業鏈看作產業發展的“筋”。在產業鏈的複雜網絡中,還存在著一些關鍵節點,它們構成產業基礎,決定著整個產業鏈乃至整個工業體系的自主性、完備性和發展質量,可以看作產業發展的“骨”。

  人民日報發表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楊虎濤文章表示,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製造業第一大國。但中國產業發展的“筋骨”還不夠強健,一些產業基礎薄弱、協同性不強、產業鏈附加值低等短板比較明顯,嚴重制約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強健中國產業發展的“筋骨”,必須打造堅實的產業基礎,激勵和引導中國產業發展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高端攀升,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

  文章提出,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關鍵行業、產品和技術對提升產業鏈發展水平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這些行業、產品和技術的價值,不應局限在有限範圍內進行短期成本—收益計算,而應著眼於培育長期競爭優勢,在更大範圍、更長期限內對其進行成本—收益分析。同時,由於這些行業、產品和技術具有投資金額大、風險高、回收周期長、外部性較強等特征,一般企業沒有能力也沒有意願參與其中。應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建立“產、學、研”多主體協同參與研發的體制機制,集中科研力量和資源,對這些關鍵行業、產品和技術進行重點科研攻關,夯實中國產業發展基礎。

  發揮中國產業門類齊全和市場規模巨大的優勢。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目錄中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市場之一。這有助於企業降低研發和生產成本,實現新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應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決破除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主義和市場壁壘,維護全國統一大市場;充分發揮產業門類齊全優勢,打造共性技術研發平台,提高產業與產業之間、產業內各企業之間的科技研發協作水平,充分發揮科技研發的協同效應,增強產業鏈發展的韌性和活力;建立健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應用體制機制,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腸梗阻”,促進科技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激發企業創新創造活力。

  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人類經濟發展史表明,科技創新會使一些產業在市場競爭中遭到淘汰,而另一些產業則會逐漸興起成為新的支柱產業,並重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這一重塑過程正是後發國家實現趕超的有利時機。我們應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機制相結合、自主研發和開放合作相促進,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促進中國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