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台灣“二合一”選舉及其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http://www.CRNTT.tw   2020-02-09 00:08:03
此次台灣選舉結果對兩岸關係與島內政局變化影響深遠
  中評社╱題:台灣“二合一”選舉及其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作者:朱松嶺(北京),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

  從蔡英文總統第一任期的言行邏輯、民進黨的一貫做法及表現來看,蔡英文總統執政第二任期還會繼續推行“C型台獨”。蔡英文總統當局對兩岸關係的政治定位依然維持著民進黨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中的定位,即堅持“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依照規定這個國家的名字叫中華民國,要改變這個現狀需要台灣民眾投票決定。在此定位下,蔡英文總統當局將持續不斷地推行所謂“國家正常化”,推進台灣在國際上的曝光度,推進台灣和美國等國家的實質關係。

  2020年台灣“二合一”選舉落下帷幕,蔡英文總統當選連任,民進黨繼續保持著立法院內的半數席位。這種情況延續了2016年民進黨全面執政的局面。在中美戰略大博弈的背景下,這一選舉結果對涉台外部勢力介入程度、島內政局變化及兩岸關係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一、“二合一”選舉結果形成的原因

  今年的“二合一”選舉結果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在意料之中,是因為,無論藍綠雙方,都認為這次選舉是一場選舉資源、外部奧援、行政力量、政黨團結完全不匹配的選戰。意料之外,是因為,蔡英文總統政績不彰、民進黨立法恣意,有些已經嚴重傷害到島內民生福祉甚至基本權利,而最終竟高票當選,足見當前島內政治環境滄海桑田的變遷。由此,就不能不回顧與深思本次“二合一”選舉的現象原因和制度原因,尋找其內在規律,並以此為契機,尋求島內“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以及兩岸關係持續冷對抗的破解之道。

  (一)“二合一”選舉結果形成的現象原因

  首先,韓國瑜存在正當性不足的致命傷。本次選舉,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有天然的缺陷,這是眾所周知的,剛當選高雄市長幾個月就參選台灣當局領導人,必然引起高雄市民和島內民眾的不滿。他們是否諒解韓國瑜並投出關鍵的選票,對韓國瑜至關重要,也是觀察韓國瑜能否勝選的關鍵。民進黨正是看到了韓國瑜的這一致命弱點,在選戰中反復強調、極度渲染,並引起了青年人等選民群體的共鳴。選票給出了最精準的答案,韓國瑜在他的大本營高雄市一敗塗地,狂輸蔡英文總統48萬票,比起他當選高雄市長時少了23萬票,大約減少了20%的選票。韓國瑜被美國學者任雪麗(ShelleyRigger)稱為國民黨“不對的候選人”,①最終不僅沒被選民原諒,反而被選民懲罰,這不得不說是國民黨和韓國瑜“血的教訓”。

  其次,蔡英文總統操弄“亡國感”,引發了島內部分選民的危機感和焦慮感,並激發了高投票率。十九大之後,台獨走不通、兩岸“必須統”也“必然統”的大勢日漸分明。民進黨當局通過故意曲解“1·2重要講話”、插手並操弄“香港反修例事件”,讓島內民眾感覺到,其生活方式和所謂相對獨立的狀態極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就被打破。民進黨當局精心炮製出的這條競選主軸,讓片面誤讀“1·2重要講話”和香港街頭暴力事件的部分台灣民眾感覺到強烈的不安全感。國際反華勢力、島內台獨勢力以及綠色媒體極力操弄、抹黑、歪曲,用“恐懼共產黨”偷換掉“討厭民進黨”的巨大聲浪,在信息片面化、國際和島內媒體鋪天蓋地的配合下,不少島內選民選擇了相信這些陳詞濫調和歪曲言論並反應到投票中去。這也從現象上反應出了島內民眾對“一國兩制”的誤解,對統一後狀態的擔憂,對未來兩岸進一步走近的疑慮和排斥,反應出島內部分民眾不甘心“被統一”的危機感和焦慮感。②1月9日,韓國瑜凱道造勢超過了馬英九2008年的全盛時期,不僅催動了藍營的投票率,更引起了綠營支持者的警覺和危機感,並在一定程度上催發了高投票率。

  第三,這是美國等外部勢力積極介入島內選舉的必然結果。眾所周知,美國不信任韓國瑜、不看好韓國瑜,在本次選舉尚未鳴槍起跑,就明確選擇了蔡英文總統的民進黨當局繼續執政。這無論是從美國學界、政界尤其是美國國會部分議員的言行中,美國跟民進黨當局進行的反大陸介入選舉的各種演習和措施中,美國頒佈的有利於民進黨當局的“涉台法案”中,還是美國公開出面為蔡英文總統當局穩住所謂“邦交國”中都清晰可見。無疑,美國等涉台外部勢力積極鼓吹西方式民主自由,肯定台式民主,渲染大陸“狼來了”的恐怖氣氛,使得民進黨當局無論在競選主軸的確定上、動用公權力肆無忌憚地介入選舉上等諸多方面都有了更足的底氣。美國在西方式選舉方面經驗豐富,對如何操弄和贏得選舉瞭若指掌,加之它對台灣社會的掌控細膩深入,它的公開選邊站對願意充當國際社會“模範生”的部分台灣選民來講,無疑具有非常強烈的引導作用。

  第四,國民黨自身的問題也是本次“二合一”敗北的重要原因。一是,國民黨內鬥消耗了黨內力量。無論是在總統候選人初選及選舉方面,還是在立法委員的不分區名單和分區協調方面,國民黨確實存在貽誤戰機、“因私廢公”等支持者強烈質疑的問題,這嚴重傷害了國民黨的團結和選票的集中。二是,國民黨在競選綱領等方面,沒有提出系統完整的體系。確實,由於島內經歷長期多次選舉,並經常出現候選人當選跳票的現象,競選綱領不再引起民眾的關注和信任,反而是相互揭短、互暴弊端、拉抬仇恨容易激發選票,但是,作為在野黨的國民黨如果提早準備系統完整的施政綱領乃至未來執政團隊人選,或能更好地引起民眾的共鳴和支持。三是,國民黨的青年政策需要檢討。國民黨作為百年老店,無論青年培養還是人才更替的良好機制都一直沒有建立,黨內很難推陳出新,這也是青年支持者長期流失、流向更容易出頭成長的政黨的原因。此次及未來選舉,青年選票越來越重要,更是最終選舉勝負的風向標,對此,國民黨有必要深入反思、長期耕耘,以求再起。

  (二)“二合一”選舉結果形成的制度原因

  蔡英文總統在勝選感言中的一個關鍵詞是“民主”。她用來溝通台灣和外部的關鍵詞、號稱選舉結果捍衛的也是“民主”。“台式民主”到底是什麼?這個制度本身到底會讓台灣社會產生怎樣的演變趨勢?在這次選舉之後,不得不再做更深入的制度分析。

  一是,台式民主使得台灣走上分離主義的不歸路。台式民主不同於美式民主,美式民主是精英治理,是共和制度,直到今天美國依然牢牢守住“選舉人團”的間接選舉制度。而台式民主則是直接選舉,甚至是劣幣驅逐良幣的民主。重要的是,台式民主是在中華民國憲法全中國的框架之下,祇是在“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進行的選舉。這種選舉一旦發軔,作為“中華民國自由地區”的台澎金馬就自然自我矮化為中國的“地方民主割據政權”,③儘管中華民國憲法規定的法源是包括大陸和台灣在內的全中國的,但是擁有權力的政治人物祇向權力來源負責,祇向選票低頭,而非直接向法源負責。當權力來源萎縮成“台澎金馬”時,當賦予當選人權力的來源祇是台澎金馬的選民而非包括大陸在內的全中國的選民時,中華民國與“台澎金馬”(或台灣)的最終重疊、合二為一就不可避免。④這在島內選舉改革到底採取直接選舉制度還是委任選舉制度的抗爭中已經表現得淋漓盡致,事實也正是朝向當時早已擔心的方向發展。民進黨配套進行了相關論述,並在選舉中逐步推進。毫無疑問,這些朝向台獨方向狂奔的政策措施,引起了島內堅持一個中國的民眾的強烈反感和反對,但是由於李登輝、阿扁長期握有島內執政權,長期靠公權力強推猛進,導致島內衝突愈演愈烈,問題越來越多。

  二是,“緻密共同體”建構是島內綠長藍消的重要原因。彭明敏等早就提出了類似“共同體”建構的命題。1992年,李登輝提出了“台灣生命共同體”的概念,⑤1993年,民進黨在“台灣主權宣達書”中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這些觀點一言以蔽之,就是要用“投票直選”的方式,逐步讓在法理上代表全中國的中華民國名存實亡,並在此基礎上,構建台灣共同體。他們以“愛台灣”為口號,建構具有緻密共同體(densebody)特徵的“台灣共同體”。這個所謂“共同體”即有鮮明的自生長性和排他性。這兩個特點昭示了島內“民主化”和“本土化”相結合,通過選舉動員和排異,以“愛台灣”為標準,不斷訴諸對這個共同體無條件忠誠的考驗,並把任何缺乏這種忠誠或懷疑其忠誠性的行為稱之為“賣台灣”,視為不可饒恕的背叛,並用選票予以淘汰。這種共同體一旦從想像走向現實,被民眾接受並成為常識,其自我繁衍、自我發展、自我維繫就如同生命的本能一般充滿動力,自動運行。生命在意識自我、發展自我中,將台獨的“共同體”寓於選票之中,每一次選舉都是對共同體建構的動員和深化。這種如生命本源般的動員源源不斷地提供給養,使得“民主化”和“本土化”建構融合進行,不斷深化。這應該就是民進黨歷任候選人不斷用“民主”作為關鍵詞,蔡英文總統不斷用“這個國家”來強調這個所謂共同體的重要原因。

  三是,排異是李登輝和民進黨打造台獨制度體系的關鍵考慮。緻密共同體不僅檢驗“一個中國”身份的政黨、團體和個人,同樣排斥“本土”中不利於其生長的因素。如上所述,直接選舉後,中華民國與台灣之間的融合就不可避免。在中華民國台灣化的過程中,“本土”作為既有基因,對具有“一個中國”身份、格局的政黨、政治人物具有本能的自我保護的排斥,直到這些政黨和政治人物蛻化為“本土”勢力或者向“本土”效忠。因而,台灣政治勢力正當性的打造、發展方向的塑造寓於其中。“本土”勢力嘗遍權力滋味,走向體制內墮落的時候,同樣成為“台灣共同體”的排斥對象。當體制內無法解決自我保護及排異功能時,自然外溢為社會運動或政治運動。這就是民進黨2018年“九合一”選舉慘敗的根本原因,也是柯文哲的台灣民眾黨因某些議題的炒作支持度下滑、祇獲得5個不分區席次的原因。2020年,對台灣這個共同體的安全動員達到極致,激發出所有能夠通過選票表達的訴求。這是共同體成員對現實危險、環境改變及自身判斷帶來的危機催發出來的選票。排異,因穩定的打破而激發,如果我們希望繼續維持戰略機遇期,就不要通過各種方式刺激島內民眾、激發島內排異力量的爆發。

  綜上,此次蔡英文總統和民進黨的勝選,既有制度性原因,也有當前複雜國際背景下的島內選舉各方自身的深層原因,這是從兩岸政治對立時就被分割在當時國際社會的兩大陣營的板塊效應的延續,是新時代中美戰略博弈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是島內政治勢力操弄、政治板塊消長的重要觀察點。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