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選後台灣政局的可能動向
(一)台灣當局的可能動向
民進黨第二次全面執政,會繼續推進蔡英文總統第一任期內推行的內外政策和兩岸政策,不可能進行根本性的政策變革。蔡英文總統的勝選感言和林靜儀接受德國之聲專訪的內容,基本透露出蔡英文總統和民進黨在未來施政和兩岸關係上的主軸。
林靜儀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提出,過去四年和未來四年民進黨當局要做的事情。一是,把台灣省議會的預算清零,讓它實質不運作。二是,讓考試院萎縮。三是,在無法通過修憲方式廢除監察院之前,實現監察院的轉型,轉型為“人權監督”的機構。第四,總的目標是,將台灣政治體制從“五權憲法”全面轉向“三權分立”。第五,繼續朝向台灣“獨立”方向邁進,包括改“國號”問題。現在,“中華民國台灣”是一體的。什麼時候把所謂中華民國改成台灣,需要一點時間。還要“我們的人民共識”。第六,持續推動“政黨外交”或者所謂“民主聯盟合作”。第七,跟所謂理念相近的國家推進“實質合作”。⑥
蔡英文總統在選舉結束後發表的勝選感言中透露出的信息並不讓人樂觀。一是,她向國際社會表達了維護台灣“主權”的決心,這不可能讓兩岸冷對抗的狀態得到緩和。二是,她明確提出了未來兩岸重啟良性互動的“八個字”,稱之為“讓兩岸人民拉近距離、互惠互利的唯一途徑”,⑦並對這四個概念逐一進行了解釋,不留任何模糊解讀的空間。三是,明確對“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說不,但並未提出任何共同政治基礎和緩和兩岸對抗的新論述。
(二)藍營走勢
國民黨兩場選舉慘敗,鎩羽而歸,黨內要求反思兩岸政策、進行人事改革、黨務主管更替的呼聲再起。韓國瑜雖然掀起“韓流”,超熱選情,得票率比2016年的朱立倫高出7.6%,多獲171萬票,但最終以260餘萬票的差距敗北。而且,與2018年“九合一”選舉完全相反,此次韓國瑜祇在6個縣市取得優勢,在16個縣市敗給了蔡英文總統。2018年“九合一”選舉後,原本在政黨支持度上遠遠領先民進黨的國民黨,在此次立法委員選舉中依然是立法院中的少數,全面敗給了民進黨。
未來的國民黨,一是,缺乏領軍人才,未來一段時間領袖人才的培養值得關注。不少民眾認為,本次韓國瑜參選獲得552萬多票,而且其造勢場合的熱度甚至超過馬英九全盛時期,如果國民黨內派其他選將出來,可能得票更差。這種觀點不無道理,國民黨內不是沒有人才,但由於種種原因,在馬英九之後,確實沒有湧現出來有擔當、有能力、有威信、有視野的領袖人才,這也是國民黨內山頭林立、內耗嚴重、選舉折損的重要原因。二是,關於兩岸論述的討論、論述及未來趨勢值得高度關注。選舉結束後,國民黨內對黨的定位、國家認同、兩岸關係問題的爭論再次掀起,這反映出國民黨內部分黨員的嚴重信心不足,也反映出國民黨缺乏論述的嚴重危機。三是,罷免韓國瑜議題可能繼續延燒。韓國瑜剛剛幫國民黨拿下的南台灣重鎮高雄市,因其參選台灣當局領導人而引發罷免程序。如今,選舉已經落幕,罷免韓國瑜的程序還在持續推進。依據“選罷法”的相關規定,罷免程序分提議、連署、投票三階段。投票階段,同意罷免票數多於不同意罷免票數,且同意票數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的四分之一以上,罷免就會過關。從票數上看,無非需要57萬票,如民進黨強推,應不難過關。這個投票將在2020年5月份舉行,那時正是蔡英文總統第二任期開始的時候。屆時高雄市長重選,民進黨收復失地,國民黨雪上加霜,祇怕未來面臨著更為艱難的局面。
(三)第三勢力走勢
由於“共同體”的排異效應和最終的“棄保效應”,宋楚瑜領導的親民党儘管有郭台銘加持,但依然僅獲得了61萬票,遠低於2016年的157.6萬票。柯文哲領導的台灣民眾黨政黨票超過150萬票,囊括5席不分區立委,成為立法院內第三大黨。但是由於民進黨單獨過半,台灣民眾黨不是“關鍵少數”,因此其制衡作用有限。
未來,台灣民眾黨有三個觀察點值得關注:一是,台灣民眾黨獲得了提名2024年台灣當局領導人的門票,這對柯文哲未來的職場規劃具有非常重要的指標意義,對於有參選台灣當局領導人雄心的政治人物來說,兩岸關係是繞不開的議題。二是,台灣民眾黨高舉“理性、務實、科學、數據、對話”的大旗進入立法院,這個政黨重點從公共政策出發,與國、民兩黨確實存在一定的區別,且其柔性政黨的特性更使得它成為招攬從國、民兩黨中脫身而出的政治力量的重要招牌。⑧三是,台灣民眾黨以及時代力量等第三勢力在本次選舉之後,必將佈局2022年的“九合一”選舉,新的起跑線必然引發島內政治勢力的重新組合,他們對島內政局和兩岸關係帶來的變化值得關注。
總體看來,第三勢力至今尚無法成為挑戰和問鼎台灣當局領導人並成為台灣主流政治勢力的力量和勢頭。甚至,一些小黨如台灣激進等還有可能與民進黨結盟。在國民黨萬馬齊喑、發展勢頭不明的情況下,很可能要面對民進黨長期執政的局面。
三、“二合一”選後兩岸關係的走向
“二合一”選舉結束後,由於蔡英文總統繼續執政,民進黨延續了立法院的多數席位,兩岸關係的主旋律應不會發生大的波動和變化。但是,由於此次選舉後,島內政治板塊消長、政治勢力進退、政治氣候變化、新的政黨沖上政治舞台等因素,也給兩岸關係帶來新一波的微調。
從蔡英文總統第一任期的言行邏輯、民進黨的一貫做法及上述表現來看,一是,蔡英文總統執政第二任期還會繼續推行“C型台獨”。⑨蔡英文總統當局對兩岸關係的政治定位依然維持著民進黨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中的定位,即堅持“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依照規定這個國家的名字叫中華民國,要改變這個現狀需要台灣民眾投票決定。在此定位下,蔡英文總統當局將持續不斷地推行所謂“國家正常化”,推進台灣在國際上的曝光度,推進台灣和美國等價值一致國家的實質關係。當然,這種關係和美國的縱容和支持是分不開的。二是,蔡英文總統第二任期不排除民進黨在立法院內恣意妄為,繼續推出兩岸關係的鐵絲網,阻礙兩岸交流合作發展。尤其是,在2019年12月31日民進黨黨團強行通過內容非常粗糙、程序不合規定、執法機關不明、權力可能濫用的“反滲透法”,這個法在通過之前、通過之後都引起了島內相當部分民眾的不安全感和恐慌,2020年1月15日頒佈實施後,民進黨當局如何去貫徹實施這個法就極為引人關注。三是,蔡英文總統第二任期,民進黨各派系瓜分政治利益的問題可能在島內政局演變和兩岸關係未來方面產生衝突,不排除自稱“務實的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掌握立法院多數席位的民進黨通過各種方式挑釁大陸、進一步循序漸進推進台獨進程,進而挑戰兩岸關係,造成兩岸關係的進一步緊張、動盪。
此外,中美關係作為兩岸關係的大背景,美國作為最重要的涉台外部因素,在2020年乃至未來四年的兩岸關係中至關重要。儘管中美貿易談判第一階段協議已經簽字,但第二階段的談判又將開始,美國針對中國的各種“挑事兒”還將繼續。更何況,2020年也是美國的選舉年,美國方面如何打“台灣牌”,是否會與台灣當局商談FTA,是否繼續打包括“台灣牌”在內的組合牌,如何藉操弄中美關係議題拉抬選情、催促選票,都直接影響著未來兩岸關係的走向。
在中美關係大環境尚不穩定、島內台獨勢力繼續執政的情況下,民進黨當局持續走與大陸“脫鉤”、關起門來搞台獨的道路,祇怕會讓兩岸關係在冷對抗的局面下更加動盪。
註釋:
①《美國學者:韓國瑜大敗是國民黨病徵須厘清病因》,中央社網站。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001120227.aspx。
②《朱衛東:勿過度解讀台選舉結果與台獨路線關係》,中國新聞網。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zw/tw/2020/01-13/9058889.shtml。
③朱松嶺:《“台灣共同體”建構的延續:從“太陽花”到“九合一”》,《台海研究》2015年第1期,第22頁。
④朱松嶺:《國家統一憲法學問題研究》,香港社會科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年版,第98頁。
⑤林勁:《評李登輝的“台灣生命共同體”》,《台灣研究集刊》,1995年第3/4期,第103頁。
⑥參見《專訪:主張統一恐構成“叛國”》,德國之聲網站。https://www.dw.com/zh/%E4%B8%93%E8%AE%BF-%E4%B8%BB%E5%BC%A0%E7%BB%9F%E4%B8%80%E6%81%90%E6%9E%84%E6%88%90%E5%8F%9B%E5%9B%BD/a-51849359。
⑦《勝選感言全文蔡英文總統:無論投給誰都是民主價值的實踐》,自由時報網站。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037552。
⑧《柯文哲:民眾黨將是不關鍵少數在立院扮演示範作用、影子內閣》,《自由時報》網站。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037551。
⑨《蔡英文總統上台可能會進入“C型台獨”》,多維網網站。https://www.dwnews.com/%E5%8F%B0%E6%B9%BE/59723287/%E9%99%86%E5%AD%A6%E8%80%85%E8%94%A1%E8%8B%B1%E6%96%87%E4%B8%8A%E5%8F%B0%E5%8F%AF%E8%83%BD%E4%BC%9A%E8%BF%9B%E5%85%A5C%E5%9E%8B%E5%8F%B0%E7%8B%AC。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0年2月號,總第26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