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在大陸影響的變遷
http://www.CRNTT.tw   2019-10-25 00:15:01
圖1
圖2:接觸台灣地區流行文化的途徑
圖3:近三年受歡迎的華語流行文化網路
圖4: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在大陸發展現狀
圖5: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在大陸最有力的競爭對手
 
  三、當代大陸青年對台灣地區流行文化的態度

  梳理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在大陸的發展概況,其影響的主要人群集中在大陸的70到00後這四代人。青年代表著兩岸關係的未來,習近平強調加強兩岸交流必須加強青年交流⑨,加強兩岸青年的交流必然對很長一段時期內的兩岸融合產生積極影響。通過社會科學定量研究的文件調查和文本分析,本部分試圖解讀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對當代大陸青年的影響程度。為在有效條件下儘可能地增加數據的代表性,此次課題調查在大陸17個省級行政區域展開,包括直轄市、省會城市和地級市多級地區,調查時間為2019年5月15日至31日,通過簡單隨機抽樣和“滾雪球”的抽樣方法,線上線下共發放問卷150份,回收有效問卷為127份,問卷結果以SPSS統計軟體計算為主、以文本歸類為輔的方式進行分析。調查對象分佈具體如下。

  (表1)

  總體形態

  在是否關注流行文化方面,衹有2.7%的調查對象從不關注華語流行文化,一直關注者達到了15.5%;但在97.3%的華語流行文化關注對象中,有18.9%從不關注台灣地區流行文化,一直關注台灣地區流行文化者衹有3.7%。這一差別同樣體現在“有時關注”和“偶爾關注”兩類人群的對比中。

  (圖1)

  在接觸渠道方面,使用網絡的比例有94.0%,而報刊衹有10.7%,體現出網絡媒體的發達和傳統紙媒的落寞;電視和與他人交流也是大陸青年接觸台灣地區流行文化的主要方式。由於大陸網絡的特殊性,問題“是否使用VPN瀏覽台灣地區流行文化”試圖瞭解能夠第一時間主動直接地接觸台灣地區流行文化的人群比例,在關注台灣地區流行文化的群體中,數據顯示衹有19.5%使用過VPN,說明大陸青年接觸台灣地區流行文化的行為大多具有延時性、間接性和局部性。

  (圖2:接觸台灣地區流行文化的途徑)

  認知比較

  按照台灣地區流行文化的形態分類,調查選取了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明星藝人、網紅四類時下最熱門的流行文化表現種類,將華語流行文化依據主要來源地區分為大陸、台灣和香港,調查近三年在大陸青年中最受歡迎的流行文化風格。可以看到,當下大陸方面在大陸地區華語流行文化中具有絕對優勢,台灣地區流行文化雖然落差較大,但總體表現好於香港流行文化。港台流行文化是大陸流行文化的啟蒙,但如今發展勢頭大不如前。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很多人在數量方面選擇了大陸,但在自由回答部分,最喜歡的影視作品、綜藝節目、藝人中,給出的答案卻多是台灣地區流行文化產品,個別是香港流行文化產品;分析發現,這些台灣影視的大陸首播時間、藝人的出道時期,如《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0)、《王子變青蛙》(2005)、《惡作劇之吻》(2005)、《康熙來了》(2004)、周傑倫(2000)、蘇打綠(2004)集中在21世紀初和2010年左右,側面反映出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在大陸的黃金時期基本與前文分析一致;其中周傑倫以18.5%成為調查中提名比例最高的華語男藝人。

  (圖3:近三年受歡迎的華語流行文化網路)

  在總體認知部分,問卷設計程度選項:十分喜歡、比較喜歡、不太喜歡、不喜歡,針對關注過台灣地區流行文化的大陸青年,調查了大陸青年對台灣地區流行文化的整體態度。對比受訪者五年前後對台灣地區流行文化的態度,28.4%對台灣地區流行文化的好感度呈下降趨勢,衹有2.3%對台灣地區流行文化的好感度呈上升趨勢,兩種趨勢基本為積極態度(十分喜歡、比較喜歡)到消極態度(不太喜歡、不喜歡)的轉變;在69.3%的五年內對台灣地區流行文化態度沒有明確轉變的群體中,73.8%對台灣地區流行文化持有積極態度,28.1%持消極態度;表示“不喜歡”的對象認為,“撈金”和“無聊”是主要原因。

  針對當前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在大陸的發展情況,數量方面,29.6%認為現在接觸到的台灣地區流行文化比以前多,38.6%認為比以前少,31.8%認為沒有顯著變化;品質方面,39.8%認為當下流行的台灣文化比以前發展好;40.9%認為不好,19.3%認為沒有變化。關於不同類型的文化形式近年來的發展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大陸的青年群體衹同意台灣的音樂和文學在進步,其中認為音樂進步的比例最高,有55.7%;但更多人認為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在影視、網絡遊戲、網絡直播等其他領域發展退步,其中認為影視退步的比例最高,有52.3%。至於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在大陸發展的主要競爭對手,投票顯示的競爭力由強到弱依次是日韓文化、大陸文化、歐美文化和香港文化,曾經與台灣地區流行文化一起打開大陸流行文化市場、並稱“港台流行文化”的香港流行文化在大陸的影響力同樣消退許多。

  (圖4: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在大陸發展現狀)

  (圖5: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在大陸最有力的競爭對手)

  展望未來,46.6%的調查對象認為台灣地區流行文化整體競爭力較弱,日漸衰微;40.9%的調查對象表示看好,認為其整體仍有上升空間;13.5%的調查對象衹看好台灣地區流行文化的個別領域,集中在音樂和影視方面。

  問卷的最後一個問題試圖瞭解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對於兩岸融合產生的認同作用,39.4%的大陸青年認為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對認識台灣地區產生了積極影響,衹有7.9%的大陸青年認為有消極影響,但仍有52.8%表示沒有影響。通過SPSS的卡方檢驗,我們發現不同年齡段對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塑造的台灣印象態度不同,隨著年齡減小,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對大陸青年的台灣印象影響越小。認為產生積極影響的青年群體年齡偏大,特別是在25-29歲年齡段中占比56%超過半數;認為沒有產生影響的青年群體年齡則偏小,在14-18歲未成年組中占比達到83%,印證了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對大陸民眾的影響程度在削弱的這一結論。

  四、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在祖國大陸的影響力變化及啟示

  從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在大陸的傳播發展過程和當下大陸青年對台灣地區流行文化的認知情況中可以發現,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在大陸經歷了影響群體較為固定、影響領域從局部到整體再到局部、影響力從強到弱的變化趨勢。

  具體而言,從影響群體看,受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影響最大的是1990年至2010年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向大陸輸入力度增大的20年內成長的大陸青年,其喜愛的台灣地區流行文化產品也集中在這一時期形成;而00後、10後在發達的現代信息技術下能夠接觸到種類更加豐富、風格更加多元的流行文化,大陸流行文化崛起、選擇更加多樣、台灣地區流行文化的衰落等因素的綜合作用導致新一代大陸青少年不再追捧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從影響領域看,台灣流行音樂在大陸的地位難以撼動,其不僅是台灣地區流行文化進入大陸民眾視野的敲門磚,更是大陸流行文化市場的常青樹,鄧麗君、齊秦、周傑倫……一代又一代的台灣流行音樂人是大陸民眾的華語音樂世界的主要建構者和引領者,為兩岸社會文化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而其他領域,台灣影視和文學曾經在大陸造成現象級轟動和大範圍流行,如今能被提及的作品和影響力都減少許多,時代催生出的網絡流行文化在大陸的傳播途徑受阻,從而造成大陸受眾難以增加;台灣地區流行文化進入大陸之初主要流行在音樂領域,2000年前後在音樂、影視、文學等領域全面發展,如今又萎縮至音樂領域。從影響力看,台灣地區流行文化打開了大陸民眾最初認識台灣的窗口,對於大陸同胞認識台灣地區起到了一定作用,特別在兩岸尚未頻繁往來之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其中的台灣當地民族特色文化元素增添了中華文明的多樣性,與大陸相同的語言文字拉近了兩岸居民的親近感,台灣地區流行文化與大陸流行文化一起傳承發揚優秀的中華文化,在一定意義上擴大了中華文明在世界舞台上的影響力,對促進兩岸融合的不斷加深、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發揮著特殊的作用。然而隨著台灣地區流行文化產品在大陸市場的比重減少,其影響力也在逐漸減弱;結合受眾群體分析,這些影響主要作用在青中年人群,並呈現淡化的趨勢,對如今的大陸青少年難以產生積極有效的社會和心理作用。

  五、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在祖國大陸發展的啟示

  作為兩岸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揮文化的影響力能夠對兩岸融合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無論是從經濟效益還是社會效益的角度看,推動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在促進兩岸社會文化融合方面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正確認識大陸的經濟社會發展進步,在大陸“反獨促統”的對台政策基調下進行文化活動,遵守大陸《反分裂國家法》等相關法律法規,重視文化對於促進兩岸關係健康發展的積極意義並充分發揮其功效。兩岸的文化交流一直伴隨著政治因素影響,這是時代賦予的特徵,也是兩岸難以迴避的話題,如果不能正視其存在價值,衹能為兩岸交流增添阻力。實現兩岸和平統一不僅是兩岸人民的共同心願,更是全世界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台灣業界必須高度重視“九二共識”在兩岸交往中的前提價值,重視大陸民眾對“台獨藝人”和“台獨作品”的敏感度,竭力阻止並打擊不利於祖國統一的文化行為在兩岸的滋生和傳播,不能利用大陸的善意做出傷害大陸同胞感情的行為,否則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對兩岸融合不僅不會起到積極作用,反而會對兩岸關係局勢產生消極影響。根據中國慈善名人榜2013——2018年的資料顯示,⑩整個榜單30到40個席位中,台灣藝人比例衹佔有10%,個別年份甚至出現了空缺,但仍有吳奇隆、林志玲等台灣公眾人物多次上榜,為中國慈善事業做出貢獻,每年都會在大陸民間成為熱點話題,也有利於塑造台灣地區在大陸人民心中的良好形象。大陸同胞對於熱愛祖國、為祖國建設事業奉獻力量的台灣藝人來陸發展熱烈歡迎,對他們的友好行為銘記在心。

  二是開闊發展眼界,瞭解大陸的流行文化需求,主動與大陸官方媒體和主流媒體合作。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在大陸的傳播歷程鮮明地反映出傳播途徑對於文化發展的重要性,對於當今的兩岸文化交流環境來說,隨著大陸在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和嚴厲打擊非法售賣傳播侵權盜版文化作品資源,文化傳播渠道在逐漸乾淨的同時也在逐漸收縮;另一方面大陸為促進台灣同胞在陸發展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應該得到台灣方面的充分利用。面臨大陸文化市場的不斷規範,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在大陸的傳播必須遵守大陸規則。台灣業界可以借鑒兩岸合拍影視劇的經驗,從作品合作上升到平台合作,以開放包容的心態與大陸上星電視台(央視、省級衛視)、視頻媒體巨頭(騰訊、愛奇藝)、音樂流媒體巨頭(騰訊、網易雲)、電子書合法購買商城(當當、淘寶)等受眾廣泛的平台進行合作,重視新媒體(抖音、微博)行銷,一邊向大陸購買台灣地區流行文化版權給予優惠條款,使用市場經濟手段鼓勵大陸方面引進更多的台灣地區流行文化產品,一邊支持與大陸的各類平台共同製作流行文化產品,全面覆蓋影視、音樂、文學、網遊等多個領域。這樣不僅能夠擴大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在大陸傳播的數量和範圍,也能增強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在大陸傳播的合法性和影響力。除此之外,大陸於2019年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依舊對台灣藝人和商人給予政策傾斜;《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在兩岸影視劇的主創人員比例、大陸元素、投資比例的限制第一次完全放開,對台灣圖書的出版限制也達到了空前開放,為台灣業內人士在大陸發展提供了更加便利和有益的生存環境,其中12條措施涉及加快給予台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台灣文化公司、媒體應該充分利用大陸的優惠待遇,藉助有利政策在大陸設立分公司或與大陸企業聯手,實現共同發展;台灣方面也應該放寬心胸,出台相應政策,鼓勵在台發展的大陸流行文化,本著“雙向交流、以誠相待,相互切磋,共同繁榮”的精神,一起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流行文化做出貢獻。 

  三是加快文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升文化自身的品質和吸引力。著名詞作者方文山曾經這樣形容過台灣流行音樂市場:50歲的人做決策,40 歲做規劃執行,30 歲創作寫歌,20 歲人唱,賣給十幾歲的人聽。這一現象甚至可以代表目前的台灣地區流行文化整體市場結構的不健康現狀。面對大陸民眾認為當下的在大陸接觸到的台灣地區流行文化沒有趣、不時尚、不深刻等問題,改善文化產業結構是當務之急。首先既要精準定位受眾,即治療方文山口中的市場病態,面對日新月異的大陸流行文化大環境,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必須改變用不適配的思維運營產品的習慣,針對大陸市場的流行文化又必須以瞭解大陸民眾的文化喜好和發展趨勢為前提;又要擴大受眾範圍,即改變流行文化以青少年為主要目標群體的思維習慣,不同年齡段的民眾都有自己的流行文化偏好,例如針對兒童發展動畫片和益智產業、針對青少年發展青春文化產業、針對中年人輸出社會現實主題產品、針對老年人喚起時代共同記憶,讓大陸民眾從少到老都能接觸並喜愛台灣地區流行文化。第二要推動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內容更新升級,觀察大陸的文化市場,正能量化和主旋律化已經成為流行文化的發展趨勢,環保、扶貧、科普、反腐等主題的融入使流行文化真正發揮了引導受眾健康成長的積極作用,台灣地區流行文化也應該深刻思考本土的社會問題和社會追求,努力發揮文化對人思想的充實和引導作用,提高文化內容的創新力度與價值深度,而非製造“速食”文化,曾經的“校園歌曲”和“中國風”都是台灣地區流行文化的標杆,並對大陸民眾產生了積極又深遠的影響,台灣地區流行文化應該繼承並發揚這一優秀品質,承擔起發揚中華優秀文化、提升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共同使命,才能夠有效提升其在大陸甚至世界的文化競爭力。第三要注重IP可持續化,根據問卷調查和網絡資料,目前深受大陸民眾喜愛的台灣地區流行文化集中在其傳入大陸的早期和中期,說明當今的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在著名度、影響深遠度遠遠不如過去,真正有價值的文化是能夠經得起時間檢驗的,這也應該是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創作未來努力的方向。第四是注重提升文化產品的技術性,5G、AI等高科技是人類社會前進的大趨勢,台灣地區流行文化產業應該牢牢把握時代機遇,促進高新技術與文化的結合,例如提升VR、 AR在影視劇特效和網絡遊戲中的運用水平,增加作品賣點。   

  當前大陸方面十分關注台灣地區市場的動態和需求,關注兩岸的交流領域在兩岸關係新形勢下的變化和走向,並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深兩岸融合的程度;而台灣方面的眼界和視角發展似乎落後了許多。大陸民眾對台灣地區流行文化的新鮮感已經飛速消失,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在大陸下一步發展不能繼續吃“老本”,否則也將沒有“老本”可吃,創新是文化發展的不竭動力,台灣地區流行文化必須重視創新,堅持創新,才能在兩岸融合的大趨勢下承擔起應負的責任和義務,為推動兩岸和平統一做出偉大貢獻。

  註釋:

  ①關於印發《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http://www.gwytb.gov.cn/wyly/201802/t20180228_11928139.htm

  ②盧海泉,時尚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及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05(9)

  ③哈羅德·拉斯韋爾,社會傳播的結構與功能[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3年

  ④郭鎮之,北美傳播研究[M].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7 年 

  ⑤M.E.麥庫姆斯、唐納德·肖,大衆傳播的議程設置功能[J].輿論季刊,1972年

  ⑥約瑟夫·奈,軟力量:世界政壇成功之道[M].東方出版社,2005年

  ⑦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 推進祖國和平統一而共同奮鬥,http://www.gwytb.gov.cn/wyly/201901/t20190102_12128140.htm

  ⑧內地電影票房總排行榜,http://58921.com/alltime/2010

  ⑨習總書記戰略新思維與兩岸青少年使命擔當,http://www.taiwan.cn/plzhx/zhjzhl/zhjlw/201405/t20140513_6148125.htm

  ⑩中國慈善名人榜,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9B%BD%E6%85%88%E5%96%84%E5%90%8D%E4%BA%BA%E6%A6%9C/4451476#4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9年10月號,總第262期)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