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經濟結構轉型,中國新經濟展現新起點新活力
http://www.CRNTT.tw   2019-09-06 08:36:30
 
  非製造業PMI強於製造業PMI,背後的經濟學邏輯就是經濟轉型的大趨勢。短期來看,8月非製造業PMI好於預期,是受益於財政政策加大提效,建築業回升最為明顯。但從長期來看,非製造業持續在擴張區間,是經濟結構變化趨勢力量的支撐。

  從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來看,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都經歷了服務業快速發展,最終穩定在“二八結構”的過程,服務業占比接近80%,製造業占比僅為20%。隨經濟的發展,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斷提升,服務業占比越來越高,農業和傳統工業占比越來越低,是產業結構發展的大趨勢。

  文章指出,中國用短短四十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國家近300年的三次工業化革命歷程,當前工業品供給能力與需求結構正在經歷拐點。人們的基本物質需求已經得到了滿足,傳統工業品的總需求基本飽和,而對於旅遊、體育、教育、物流等現代服務業的需求還有較大的空間,這也催生了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2019年雖然傳統產業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但是與5G相關的現代基礎設施建設、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先進製造業、與品質生活相關的服務業,都孕育著巨大的增長前景。

  當前中國服務業對外開放的步伐正在加快,比如銀行、保險等金融行業,但在旅遊、教育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外資限制。未來需要在關鍵領域加大改革的力度,加強現代服務業與高端製造業的融合,提升服務質量,推動服務業向專業化、品質化、現代化的方向發展,構建現代物流服務體系,提升服務業的全球競爭力。一方面服務業市場准入門檻還有待進一步降低,以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參與到市場的競爭中。另一方面,服務產品的供給質量還待提升。人們對於品質生活的追求越來越迫切,對應的教育、醫療、文化娛樂等產業供給數量和供給質量也需要升級。

  文章最後說,在全球產業鏈重塑和中國經濟結構轉型中,有挑戰也有機遇。經濟結構變化中的壓力是難以避免的,尤其是在蛋糕越來越小的傳統製造業中,但如果把目光放在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等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上,就會看到中國經濟發展動力和韌性所在;轉型中的短期陣痛是必須經歷的,尤其是以消耗資源、污染環境為代價的重工業企業,但如果把目光放在新模式、新產品、新技術不斷湧現的中小企業上,就會感受到中國經濟轉型的活力和希望。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