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走出去”企業合作意識薄弱、協同性不強。長期以來,由於中國服務業發展水平相對滯後,金融企業與物流企業、對外投資企業、外貿企業的協同不夠,中國企業“走出去”主要以“單兵作戰”為主,企業供應鏈上下游脫節,企業“走出去”的風險高、成功率低。隨著中國服務業快速發展和信息技術廣泛應用,金融企業、物流企業以及專業化供應鏈服務企業快速成長,但由於這些服務企業的國際經營經驗不足,與“走出去”的製造企業依然難以實現有效協同。這已經成為制約構建中國企業占據重要地位的全球供應鏈的重要因素。
三是供應鏈基礎設施和標準體系不完善。近年來,中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但部分地區交通、信息、通關等基礎設施建設仍不完善,特別是中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尚未完全形成,物流節點銜接不暢,多式聯運仍處於起步階段,不同運輸方式難以有效銜接,這都影響了供應鏈效率。同時,目前中國不同行業、不同環節之間的商品、信息標準不兼容,不同標準間數據傳輸和交互轉換的中間型平台缺乏,也制約了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在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當前全球供應鏈正面臨貿易保護主義的衝擊,全球供應鏈風險增加。中國在供應鏈安全方面同樣面臨嚴峻挑戰,對此需高度重視。
增強中國在全球供應鏈體系中的影響力
文章指出,當前,供應鏈協同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征,對此,我們要緊抓發展機遇、積極應對挑戰,有計畫、有步驟地推動中國企業深度融入全球供應鏈,建設協同創新的供應鏈,增強中國在供應鏈國際規則和標準制定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第一,從國家戰略角度,加強頂層設計,盡快制定國家供應鏈戰略規劃。特別是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方面,可考慮加快研究制定“一帶一路”全球供應鏈體系建設規劃,系統開展中長期的供應鏈創新計畫、智慧供應鏈行動計畫、全球供應鏈安全計畫、製造業供應鏈升級計畫等,為中國更好融入全球供應鏈體系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第二,培育帶動性強的供應鏈龍頭企業。要提高中國在全球供應鏈體系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就必須發揮領先企業的作用。要支持具有供應鏈上下游整合能力的跨國企業發展,培育一批主導全球供應鏈的領先企業,發揮組織、整合、生產和服務功能,帶動技術、標準、產品和服務“走出去”,增強對全球供應鏈的整合能力;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通過參與跨國併購、股權合作等方式,建立健全全球研發、生產和營銷體系,提升產業國際化布局水平和運營能力;推動物流業、金融業與製造業聯動協調發展,將生產、製造、銷售和運輸等環節與物流相銜接,形成配套的物流供應鏈體系和供應鏈金融體系,不斷提升供應鏈服務“走出去”的能力。
第三,推動優勢產業融入全球供應鏈體系。抓住“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發展的機遇,推動企業深度參與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競爭、合作與分工。推動“一帶一路”產業合作由加工製造環節向合作研發、聯合設計、市場營銷、品牌培育等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環節延伸;推進“一帶一路”沿線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鼓勵企業設立境外分銷和服務網絡、物流配送中心、海外倉等,建立基於當地市場的供應鏈體系,提高全球範圍內供應鏈協同和配置資源的能力。
第四,全方位推進供應鏈支撐體系建設。一是加快供應鏈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加強交通樞紐、物流通道、信息平台等供應鏈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跨地區、跨國界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優化供應鏈基礎設施網絡。二是加快供應鏈技術標準體系建設。研究制定數據接口、通訊協議、語義標識等基礎共性、通用技術標準,加強數據信息標準的兼容,促進供應鏈數據高效傳輸和交互,逐步實現供應鏈相關國內標準與國際標準對接,形成圍繞中國產品供應鏈、中國企業供應鏈、中國供應鏈平台的供應鏈標準體系。三是加強全球供應鏈安全體系建設。鼓勵企業建立重要資源和產品全球供應鏈風險預警系統,提高全球供應鏈風險管理水平,增強供應鏈彈性和快速修復能力。同時研究成立全球供應鏈安全評估機構,加強境外供應鏈安全預警與防範,提高企業在海外市場的風險防控意識和能力,提升全球供應鏈安全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