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文章認為,城鄉融合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促進城鄉融合發展,要從推動城鄉要素配置合理化、產業發展融合化、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聯通化、居民收入均衡化等方面入手,走好城鄉融合發展之路。
一是推動要素配置合理化。圍繞實現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和平等交換,增強要素流動協同性,讓市場形成價格、價格引導要素配置,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二是推進產業發展融合化。圍繞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和供應鏈優化,建立適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特點的管理機制,解決好“用地難”“融資難”等痛點問題,推動要素融合、產品融合和功能融合集成,增強供給結構對城鄉居民需求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三是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要適應人口結構、社會需求等新變化,優先安排農村公共服務,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標準統一、制度並軌。要注意的是,均等化不是平均化,均等化也不是一成不變,而要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擴大服務覆蓋的廣度和深度。
四是推進基礎設施聯通化。適應城鄉體系結構和人口流動變化趨勢,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布局,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完善基礎設施網絡。基礎設施聯通是高效率的聯通,要提高建設質量、運營標準和管理水平,提升基礎設施利用效率。
五是促進居民收入均衡化。著眼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拓展城鄉居民收入渠道,建立健全有利於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體制機制,培育持續增收新動能,促進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穩步增長,保障農民轉移性收入,提高農民財產性收入。
總的來看,基於中國“大國小農”的基本國情農情,促進城鄉融合發展,要突出規劃引領、利益聯結和政策轉型等。要堅持以流動促融合,堅持以規劃引領融合,突出村莊規劃編制,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強化規劃約束力,構建城鄉統籌的空間規劃體系;完善農村資源資產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加快政策轉型,建立健全以提質為導向的農業支持政策體系。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城鄉關係的調整與發展,成為中國社會結構性變遷的重要組成部分。城鄉發展不是此消彼長的零和博弈,而是融合發展、共享成果的共生過程。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不僅要避免走“城市興、鄉村衰”的老路,更要走出一條城市和農村攜手並進、互利共贏的新路,更好推動鄉村振興,從而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注入強勁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