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多元聯動深入推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
http://www.CRNTT.tw   2019-05-12 07:33:21
  中評社北京5月12日電/充分釋放和有效發揮城市、園區、企業以及社會組織等多方的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導模式走向平等的、優勢互補的多元聯動模式,將為推進長三角地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

  經濟日報發表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孔令池文章稱,目前,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進程是以政府為主導的,也正是在政府的行政主導下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得以快速推進。但這並不意味著政府是唯一的主體,都市圈、園區、企業以及社會組織都發揮著重要作用,相關各方有機結合,共同發揮各自優勢與作用,能有效促進並實現長三角地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深入研究發現,充分釋放和有效發揮城市、園區、企業以及社會組織等主觀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導模式走向平等的、優勢互補的多元聯動模式,將為推進長三角地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

  充分發揮政府統籌協調作用

  文章認為,政府在推進長三角地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進程中的作用和定位,應逐步從戰略主導者轉向統籌協調者。

  一是應在公民本位、社會本位、權利本位理念的指導下,促使經濟建設型政府轉向公共服務型政府,最大限度地放權給市場,將政府的作用嚴格限定在公共領域。大力推行各級政府權力清單公開制度,細化政府責任歸屬,真正做到政府在市場經濟運行中“法無授權即禁止”。

  二是適當借鑒美國地方政府聯合會制度,組建包括上級行政人員、地方政府、專家學者和利益相關體的區域性協調機構,在研究策劃、統籌規劃、溝通協商、評估監督、信息服務、政策法律咨詢等方面形成常態化、實體化、專業化運行機制,推動和引導長三角地區經濟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

  三是通過合作共贏和利益共享捆綁各地區經濟發展,並對其進行合理的績效評價考核,不斷提升地區間的合作積極性,形成發展的合力。

  四是探索政策配套保障機制、立法保障機制以及資金保障機制等,為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全力釋放都市圈的空間載體優勢

  文章表示,以都市圈建設推進長三角地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本質上是要中心城市與圈內其他城市間形成競合併存、互為依托、交互影響的有機發展整體。

  一是加快跨區域不同等級公路銜接、城際軌道交通網建設,構建高效便捷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有效支撐都市圈有序聯動發展。進一步提升多式聯運的集疏運體系能級,促進各地港口與貨物主要生產地、主要消費市場的銜接,加強重要交通基礎設施(如航空運輸等)與主要港口的對接。

  二是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區域共同市場,實現勞動力、資金、技術、信息等各類生產要素的跨市優化配置,降低都市圈的商務成本。

  三是協調都市圈內城市之間的發展定位,整體推進科技和產業創新的一體化,實現都市圈內城市的功能互補、橫向錯位發展、縱向分工協作和特色化發展。

  四是優化人力資源、金融服務、社會保障、勞動保障、食品安全、旅遊文化、養老服務、政務服務等的跨城市協作供給,推進都市圈公共服務水準的同城化。

  五是加強都市圈城市的生態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合作,建立污染聯防聯控機制,結合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與環境污染狀況進行層級布局。

  合理推進異地產業園區合作共贏

  文章指出,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發展背景下,推動異地產業園區合作是在政府和市場雙重推動下,以管理輸出、資本合作等方式,打破行政區劃限制,聯合共建產業園區,並通過建立科學的風險共擔和利益分配機制,實現產業園區間資源優化配置、產業錯位發展、雙方互利共贏。異地產業園區合作不能簡單地“拉郎配”,這種模式很難持續有效地調動開發經驗相對豐富的發達地區政府或園區的積極性,並非長久之計。

  推進異地產業園區合作,一方面,必須理順合作雙方的管理體制,成立共建產業園區合作協調機構,如建立長三角異地產業園區相關工作推進小組,解決雙方政府橫向聯繫、協商渠道較少的難題,有組織地對接雙方的發展需求,找准雙方的共贏點,引導產業園區和企業“組團式”異地共建產業園區,促進區域資源要素價值對流與配置重組;另一方面,必須形成風險與收益的共享機制,解決好合作產業園區間GDP統計、稅收優惠、稅收分成、投資支持、經營收益分配、土地政策等一系列體制機制性問題,強化開發經驗相對豐富的發達地區政府或園區的經濟收益,有效提升其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現產業園區合作雙方的互惠、合作、共贏。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