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上市公司商譽減值咋回事?
http://www.CRNTT.tw   2019-01-28 09:29:19
  中評社北京1月28日電/最近,A股市場對商譽減值改為商譽攤銷的事情格外關心,起因是財政部會計準則咨詢委員會徵求意見時顯示,部分委員支持“商譽攤銷”,而非現有的“商譽減值測試”。概括地說,若商譽處理改為“攤銷”,可直接影響上市公司每年的淨利潤,更有樂觀者認為,一旦改為“攤銷”,困擾多年的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商譽減值“黑天鵝”將不複存在。

  這裡涉及3方面問題:商譽到底是什麼?商譽攤銷和減值有何區別?會計規則的變化對市場影響幾何?

  商譽是指上市公司併購時,支付收購價與被收購企業淨資產的差額。打個比方,某新經濟公司自詡成長性高,發展前景好,估值10億元,但是按照行業平均規模和營收計算,這家公司只值5億元。未來如果該公司被併購,這部分多出來的隱性資產(5億元)就可以理解為商譽。

  商譽看似無形,實際上在企業併購重組中非常重要。如果被收購企業的業績無法實現承諾,則需要對商譽計提減值。商譽減值減多少,上市公司利潤也將相應受到影響。過去,突如其來的減值往往容易對市場情緒造成較大的衝擊。由於商譽不能進行自我評估,在會計規則中會出現商譽減值的算法以及攤銷算法。目前,國際通行的是減值法,而此次探討的攤銷法相對柔和,即可以將商譽減值總額均攤在每年的12個月份中,按照每月額度扣除。

  2014年以來,上市公司併購政策放寬,叠加市場走牛的預期,A股曾迎來併購高峰,商譽規模隨之攀升。按照併購重組的業績兌現期限,2018年底部分上市公司最後一年業績承諾開始“放榜”,完成率遠低於前期,市場對上市公司商譽減值的擔憂加劇。由於存量商譽規模高企,發生減值的空間大,業績承諾集中到期,有可能引發商譽減值“黑天鵝”。

  因此,當商譽“從減值測試改為攤銷”的探討消息出來後,有樂觀者認為,攤銷處理將使商譽均勻地歸零,有望降低對企業業績的一次性衝擊,商譽問題將不再是市場“黑天鵝”。

  事實上,商譽減值改為攤銷短期內難以實現。一方面,目前市場傳聞的有關信息僅是相關部門的一份反饋意見,並非落地文件。將目前國際通用的商譽減值規則變更為攤銷規則,需要經過一系列嚴格的程序。另一方面,使用攤銷的方法有其合理性,因為商譽將更接近於一項正常的資產,採用減值和攤銷各有利弊。在企業商譽較高的情況下,若其收購的標的正常經營、能實現業績承諾,那麼採用攤銷的方式反而會對其報表利潤產生負面影響。

  更為重要的是,採用攤銷進行會計處理,可能會降低部分企業參與併購重組的積極性。例如,部分新經濟公司大多是“輕資產+高估值”模式,資本運作較為活躍,這意味著併購重組將產生高商譽。若採用攤銷方式處理商譽,會使原本的併購活動因商譽攤銷對收購方業績造成拖累,降低企業併購重組的積極性。

  既然兩種方法都不完美,是否商譽減值“黑天鵝”就不用防範了?也不能這麼理解。防範商譽減值“黑天鵝”需要多管齊下,根本還在於企業自身。如果併購重組成功、經營效益較好且能夠實現業績承諾,企業無需商譽減值,也無需糾結於採用何種商譽計提方式。對投資者來說,要高度警惕高商譽減值,但這一現象並非洪水猛獸,由於業績補償的存在,上市公司的實際損失往往小於商譽減值金額。從近幾年商譽減值情況看,實際發生的商譽減值占淨利潤的比重並不大。而監管部門應科學制定商譽會計準則,新聞媒體應合理引導市場預期,避免因為誤傳和謠傳給企業併購重組帶來更大風險。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小舟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