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與台灣當局的外交爭奪戰可以追溯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在1969年以前,與台灣有“邦交”的國家仍然超過與中國大陸建交的國家,但自尼克松訪華和恢復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後,與中國建交就成了歷史潮流和大勢所趨。但個別發展中國家因為經不起台灣當局的金錢誘惑,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開始“背我投台”,然而這個現象沒有持續多久,隨著中國在國際上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浪潮不斷推進,以及中國方案、中國智慧得到越來越多的國際認可和支持,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持續上升,台灣的“邦交”國陣營日益縮小。越來越多的台“邦交國”意識到,與台灣當局維持“邦交”沒有前途,加上中國硬實力和軟實力在這些邦交國的影響不斷增大,也使得這些國家的政府開始有意識加快與中國接觸和交往的願望。
可喜的是,近年來,不論台灣當局如何阻撓,現有的台灣“邦交國”與中國大陸的關係越來越密切。自2012年7月18日起,海地單方面對中國公民實施免簽,而且海地一直是中國向聯合國派遣維和部隊的對象國。台灣“邦交國”巴拉圭工業貿易部長雷依德近日透露,國內大豆正流向全球最大買家中國。去年7月20日台灣“邦交國”薩爾瓦多與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共同舉辦了薩中貿易投資論壇。今年第一季度,台灣“邦交國”尼加拉瓜向中國出口了182092噸產品,同比增長3103%;出口額達6928萬美元,同比增長1283%。中國成為尼加拉瓜第二大出口市場,僅次於美國,而同期出口到中國台灣的產品與2017年同期相比出口量減少77.5%,出口額減少52.5%。這些都表明,今後還會有更多的“邦交國”順應歷史潮流“棄台向我”。
(來源:中國網 作者:周戎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