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該組委會發出明確通知,表示2月28日召開“華杯賽”組委會擴大會議決定,組委會將向教育部呈報申請進行重新核准。在重新核准前,決賽活動暫緩舉行。
另一備受關注的“學而思杯”也不再舉辦。“北京學而思培優在線”近日發布最新通知稱,“學而思杯”將不再舉辦,將會舉辦2018年春季學而思學員綜合能力診斷,但不評獎項、不發證書、不設頒獎典禮。
目前,“走美杯”、“希望杯”等頗有影響力的數學競賽尚未接到通知。前者以近年來在重點中學選拔中引起廣泛關注,官網發布初賽時間為3月25日;後者參賽對象為小學四五六年級、初中一二三年級及高中一二年級學生。每年一屆,每屆舉行兩試,其中三月中旬為一試。
此外,記者注意到,今年年初,上海市就叫停“迎春杯”、“走美杯”等比賽,“小升初”熱門杯賽基本全部喊停。
■ 背景
獎項成部分校“掐尖”參照
中國教育學會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中小學生1.8億,而課外輔導學生超過1.37億人次,市場規模超過8000億元。
龐大數字背後,是每個家庭的“供給”。山東青島一名家長告訴記者,孩子上初中,為了提高成績,專門去培訓機構進行“一對一”輔導,一個小時125元,“平時放學後、周末都會過去,一個學期算下來得1萬元”。
江蘇本地媒體針對校外培訓進行問卷調查,共563位家長參與。結果顯示,近八成家長每月為孩子花的補課費超過1000元。其中,33%家長選擇花費1000-2999元,占比最大;此外有8%的家長每個月為孩子花的補課費超過1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