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評分析:台青參與大陸公共治理 意義大
http://www.CRNTT.tw   2018-02-15 00:22:44
一年來台灣社交媒體有關“台胞同等待遇”輿情走勢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
  中評社北京2月15日電(記者 束沐分析報道)近日,大陸兩地發布的涉台政策新舉措引起了台灣輿論的關注與討論:一則是廈門市海滄區面向台灣45歲以下青年招收35名“社區主任助理”,入選者通過三個月試用期後,將獲得每月1萬人民幣薪資與住房保障的待遇。另一則是河北省五部門印發文件,允許並鼓勵台灣居民在河北省事業單位任職,並享有與當地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同等待遇。

  不少台灣媒體將上述政策舉措,與前不久剛剛召開的2018年對台工作會議精神相聯繫,普遍將此舉解讀為落實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同等待遇”(亦有個別媒體使用“國民待遇”)。的確,讓在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生活的台灣居民享受“同等待遇”是過去一年大陸方面著力推動的對台政策舉措,從“五險一金”到律師執業資格,從設立台生獎學金到申辦小額信用卡,多個部門、多個省市都從制度和法規層面予以落實。

  與此同時,“同等待遇”在台灣輿論尤其是社交媒體也引發持續反響,根據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對一年來台灣社交網絡媒體的采集與清洗,發現該話題在去年10月中共十九大期間新聞聲量、網民關注度均達到最高點,此外在多個大陸方面推出有關政策的時間節點,該話題也屢屢在島內社交媒體引發關注與熱議。這說明,“同等待遇”是一個真正讓台灣普通民眾“有感”的話題。

  不過,相較於一般意義上所討論的“同等待遇”,主要集中在出行、生活、辦手續的便利條件,廈門海滄試水“台籍社區主任助理”與河北鼓勵台灣居民應聘事業單位,則多少有一點“升級版同等待遇”的意義,這也是台灣輿論與社交媒體比較少關注到的點。上述政策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在大陸的台灣居民尤其是台灣青年人才,開始逐漸納入廣義上的大陸公共治理體系的一部分。

  眾所周知,由於兩岸政治對立與意識形態的分歧,社會長期分隔,再加上台灣當局對台灣民眾加入大陸“黨政軍”從法規層面制定了較為嚴格的限制,台灣民眾難以直接參與到大陸的政治體制與公共治理過程之中。在台灣當局相關法規的限制下,公務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於台灣同胞都是“禁區”,甚至過去個別台商受邀列席地方“兩會”往往在島內都會引發不小爭議。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