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9日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樹立歷史眼光,強化理論思維。豐富知識素養,堅持問題導向。增強憂患意識、防範風險挑戰要一以貫之。既要有防範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既要打好防範和抵禦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新征程必須邁過的一道關口。近年來,經濟界對於“中等收入陷阱”的討論比較熱烈,有爭論也有共識。為幫助讀者準確理解其含義,廓清概念迷霧,更加自覺地積極應對我國經濟運行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風險,記者圍繞相關話題採訪了專家學者——
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特別是2012年我國經濟增速換擋以來,有關中國經濟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爭論不時浮現。
那麼,究竟什麼是“中等收入陷阱”?它對於中國經濟發展又意味著什麼?中國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了嗎?中國能不能跨過這一陷阱?近日,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學者,從不同視角和維度還原“中等收入陷阱”的本來面目,以期形成更多共識,推動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之路。
眾說紛紜——
人為設定的收入指標
目前,國內理論界對於“中等收入陷阱”的觀點不一,而以厲以寧教授為代表的專家認為,中國不會掉入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以許小年教授為代表的專家認為,中國正處於“中等收入陷阱”之中,多年數量型增長已導致資本的邊際效益遞減,中國已陷入人均GDP1萬美元的困境中;以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原副院長馬曉河為代表的專家認為,中國正處於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中間區域,有望在2025年前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