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顯示,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經歷了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諸如馬來西亞、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等國家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進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但之後數十年裡卻一直停滯在人均GDP3000美元至5000美元階段。世界銀行的另一項調查顯示,從1960年到2008年間,全球101個中等收入國家和地區中,只有13個成功發展為高收入經濟體。
從上述研究結果看,我國正處於從中高收入國家邁向高收入國家的關鍵期,存在著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需要各方未雨綢繆、積極應對。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認為,經過多年調整,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但經濟運行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風險尚未根本消除,中國必須跨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這“三大關口”。
“‘中等收入陷阱’的一個直接表現,就是看一國能否順利實現產業升級,特別是能否保持和提升該國在中高技術製造業上的國際競爭力。”許召元表示,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多數表現為中高技術產業競爭力不能提升,沒能實現向高附加值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為主的轉型升級。
數據顯示,阿根廷在1984年至2002年間,高技術製造業比重從16%降低到10.3%;1992年,巴西高技術製造業出口比重為14%,在2005年提高到26.0%,到2013年時又下降到16.0%;馬來西亞於1977年成為中等收入國家,在其製造業結構中,高技術製造業規模在人均GDP8000美元後不增反降,出口比重也沒有持續增長。
在蔡志洲看來,政治體制上無法創新,經濟體制改革不徹底,特別是隨著經濟增長帶來的腐敗行為滋生,再加上技術創新乏力、對外部市場過於依賴等因素,共同導致了這些國家長期未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作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