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6日電/地方根據當地的特點,對電動自行車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會更加到位。在國家層面沒有這方面專門立法的情況下,這對於電動自行車的管理具有積極意義。
住在北京市通州區的趙曉,經常能看到小區裡一些居民,將家裡的電線拉到屋外,給電動自行車充電。“一樓的住戶比較多,畢竟一樓把線拉出來比較方便。不過這種情況前段時間比較常見,最近很少見了。”趙曉說。
2017年12月31日,公安部在官網發布關於規範電動車停放充電加強火災防範的通告。其中提到,規範電動車停放充電行為,嚴禁在建築內的共用走道、樓梯間、安全出口處等公共區域停放電動車或者為電動車充電。
從屢禁不止的違規駕駛,到頻繁發生的火災事故,電動自行車的管理一直都是一道難題。
“電動自行車的諸多亂象,已經到了必須下決心解決的時刻了,否則問題會越積越多。問題的解決,需要從制定標準、嚴格生產、規範出行等多個環節進行整體考慮。目前來看,在國家層面尚未出台相關法律法規的情況下,由各地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進行立法,是一個比較好的措施。”北京市律師協會交通管理與運輸法律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黃海波近日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目前,海口、南昌、太原等多個城市都已通過地方立法的形式,加強對電動自行車的管理。
1月11日,北京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透露,將出台《北京市非機動車管理條例》,對二輪、三輪等非機動車違法上路等亂象進行治理。
專家認為,應從源頭上對電動自行車的最高時速、電池質量等作出明確規定,並在生產、銷售、使用等各個環節加大對超標車輛以及違規行駛的整治力度,才能減少長期存在的安全隱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