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勢不可擋 |
中評社╱題:加快塑造中國統一大勢的探討 作者:郭震遠(北京),中國海洋大學海峽兩岸關係研究所所長、教授
作者指出,未來三十多年,是推進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進程的決勝時期,同時也是實現中國完全統一的決勝時期。加快塑造中國統一大勢,既是實現中國完全統一的應有之義,又是實現中國完全統一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是實現和平統一的根本性保障。可以預料,加快塑造中國統一大勢,將很快在實現中國完全統一進程中,越來越受到廣泛重視,成為進程的重要內涵之一。
一、中國實現完全統一進程的新階段與加快塑造中國統一大勢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宣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這深刻揭示了,實現偉大復興與實現完全統一兩個大局的緊密關係,即實現完全統一,是實現偉大復興的重要內涵之一,必然、必須服從於、服務於實現偉大復興。同時,這兩個大局又存在明顯的互動關係,既有不可忽視的相互制約,更有十分重要、十分明顯的相互促進。對於兩個大局關係的正確把握,將是塑造中國統一大勢的基本依據。
1.中國實現完全統一的進程進入新階段
如上述,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宣示,實現中國的完全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深刻揭示了兩個大局的緊密關係。同時,實際上這也是對於實現中國完全統一的明確戰略部署。十九大報告中,明確作出了到本世紀中葉,即從現在開始的三十多年中,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部署。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要內涵之一的中國完全統一,必然同步推進、同時實現。換言之,就是從現在開始,到本世紀中葉之前的三十多年中,實現中國的完全統一。這是非常重要的宣示,是實現中國完全統一進程進入新階段的標誌。從現在開始,中國實現完全統一的進程,進入了實際推進的新階段。所以,習總書記的十九大報告雖然沒有實現統一的具體時間表,但卻已作出了明確的戰略部署。
從1949年開始,將近七十年來,實現國家統一就一直是全體中華兒女最強烈的共同願望,也是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的最重要奮鬥目標之一。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實現祖國統一就一直是中國共產黨確定的不同時期的幾大歷史任務之一。十九大報告也再次確認,完成祖國統一是三大歷史任務之一。但是,由於實現祖國完全統一任務的複雜性、艱巨性,也受制於很多其他因素,實現祖國統一的進程,主要限於大量基礎性、週邊性工作,而統一進程本身的進展有時卻並不明顯。可以肯定,從現在開始,按照十九大作出的戰略部署,實現中國完全統一的進程,將進入進程實際推進的新階段。這將是近七十年的實現中國統一的進程的重大轉折。由此,人們的思維方式、工作習慣等,都必須做出相應的重大調整。塑造中國統一大勢,是在實現中國完全統一進程中,具有優先地位的重要任務之一,必須對之精心設計、周密籌畫,力爭儘快形成強勁的中國統一大勢,並且在推進實現中國完全統一進程的全過程中,與時俱進地不斷強化。
2.塑造中國統一大勢與實現中國完全統一
“勢”是中國戰略文化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勢”的內涵極為豐富多彩,適用的範圍也極為廣泛。做最簡略的概括,“勢”就是指事物在內外因素作用下,形成的發展變化的方向及其強度。“勢”的形成和產生影響,必須、必然有堅實的物質基礎,即客觀存在的事物及其發展變化;同時,“勢”及其影響雖然客觀存在,但卻是無形的、必須通過人們的感受和認識而得到表現。值得高度重視的是,“勢”的影響一旦得到表現,往往對事物的發展變化又產生巨大影響。“勢”的這兩個基本特點,中國統一大勢及其影響都有充分表現。
中國的統一大勢是特指,在實現中國統一的進程中,由兩岸各自內部、兩岸關係以及相關國際環境發展變化決定的、兩岸統一的前景及其強烈程度。1949年以來的近七十年中,中國的統一大勢經歷了由出現到不斷強大的漫長過程。實際上,這也正是中國統一不斷推進的過程。現在,可以認為中國的統一大勢已基本形成,但還不夠明顯、不夠強大,即還沒有出現中國統一的不可阻擋之勢。歷史上,古人曾用“萬眾歸心,傳檄而定”,來描述當時出現的國家統一大勢已定的局面,顯然現在兩岸之間還沒有出現這種局面。現在的中國統一大勢仍處於十分複雜的狀態。一方面,大陸已具備對台灣全面的壓倒性優勢,而且還在持續強化。這為中國的統一,以及中國統一大勢的形成和強化,都奠定了堅實基礎。所以,兩岸對於中國統一的前景,已有不同程度的認識和感受,這正是中國統一大勢基本形成的表現。
但另一方面,主要是在台灣島內,還相當普遍地存在對中國統一前景的懷疑,甚至抗拒。主要表現有:懷疑大陸對實現祖國統一的決心和能力,因而對實現統一持拖延,甚至抗拒態度;認為台灣有希望、有可能抗拒或至少可以拖延統一,因而力圖增強台灣拒統能力;對於外部勢力的支持,甚至保護台灣拒統有強烈的期待,因而明顯地企圖“聯美日,抗中,拒統”;害怕兩岸交流合作導致大陸在台灣島內的影響持續擴大,因而限制、甚至阻斷兩岸交流合作的進一步擴大等等,不一而足。更有甚者,台灣島內的分裂勢力、台獨分子堅持搞台獨、搞分裂,企圖以此抗拒統一。總之,中國的統一大勢處於雖已基本形成,但不夠明顯,不夠強大的複雜狀態。
從現在到本世紀中葉的三十多年,在推進中國完全統一的進程中,塑造中國統一大勢,應是具優先地位的重大任務。以上對中國統一大勢現狀的分析表明,出現這一複雜狀態的癥結在於,大陸對台的壓倒性優勢,沒有全面、有效地轉化為統一對台灣強大的壓力和吸引力。導致這一局面,既有大陸方面的原因,也有台灣方面的原因,但主要是大陸方面的原因。須進一步強化大陸對台灣的壓倒性優勢自不待言,這本來就是大陸推進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應有之義和必然結果。把大陸對台灣的壓倒性優勢,全面、有效地轉化為對台灣強大的壓力和吸引力,則是塑造統一大勢的主體,是未來三十多年中須精心設計、努力實現的目標。
二、統籌協調,充分發揮大陸對台灣壓倒性優勢,加快塑造中國統一大勢
近年來,大陸的一些人對於兩岸關係,對於中國實現完全統一的前景產生了疑惑。為什麼大陸已經對台灣具有壓倒性優勢,大陸一直對台讓利,但似乎台灣支持統一的人數卻持續減少,堅持台獨立場的民進黨卻得以“再度執政”、“全面執政”,甚至可能“長期執政”等等。導致產生這些疑惑有多方面的複雜原因,前述中國統一大勢雖基本形成,但卻不夠明顯,不夠強大,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未來三十多年中實現中國的完全統一,從現在開始就必須加快塑造中國的統一大勢。不僅必須進一步強化大陸對台灣的壓倒性優勢,這是中國統一大勢的基礎,必須持續強化,而且尤其必須重視將大陸對台灣的壓倒性優勢,更有效地轉化為實現統一對台灣的強大壓力和吸引力,這是加快塑造中國統一大勢的核心。
1.深刻認識、把握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與實現中國完全統一兩個大局的緊密關係,立足實現兩個大局的良性互動,統籌協調,積極主動地加快塑造中國統一大勢。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十九大確定的未來三十多年的最主要戰略目標,必須確保實現;實現中國完全統一,則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也是未來三十多年必須實現的戰略目標。如前所述,這是緊密聯繫的兩個大局。這兩個大局有著密切的互動關係。長期以來,人們已習慣於關注這兩個大局互動中相互牽制的一面,即只重視由於推進統一可能對於發展的不利影響。因而在較長時期中,對於推進統一有意無意地有所放鬆。更嚴重的是,台灣島內分裂勢力、台獨分子,似乎對此也有所察覺,並且心生僥倖企圖加以利用。他們認為,大陸未來仍將繼續專注於發展,因而只要台灣不直接、公然挑釁大陸的底線,就可以化解統一的壓力,爭取時間為最終實現台獨創造條件。但實際上,兩個大局的互動中,良性互動才是主導方面,即兩個大局實際上主要是,相互協調、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業。據此,在實際工作中,大陸應立足於實現兩個大局的良性互動,統籌協調,更加積極主動地促統,首先就是更加積極主動地塑造中國的統一大勢。
從長遠看,對於兩個大局之間主要是良性互動,應該是沒有異議的。但在現實中,人們總是習慣地更加重視二者之間可能出現的互相牽制。主要是擔心,推進促統可能影響、干擾發展大局,因而實際上對促統不免縮手縮腳。但事實已經表明,這種擔心不僅多餘,而且有害。不僅從長遠看,不利於實現祖國完全統一,而且從現實看,對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並不真正有利。1949年以來,促統與拒統始終是兩岸關係的基本矛盾,但在不同歷史時期表現為不同的主要矛盾。1979年以後,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歷史時期,兩岸關係促統與拒統的基本矛盾繼續存在,但主要矛盾由解放台灣與反攻大陸的博弈,轉化為兩岸融合發展與分離發展的博弈。同時,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歷史時期的不同階段,兩岸融合發展與分離發展又有不同的具體表現。這些表明,無論兩岸關係的矛盾如何變化,促統始終是大陸不可動搖、不會改變的戰略目標。同樣,無論台灣政局如何變化,拒統都是台灣執政者堅持不變的目標,但堅持的方式很不相同。顯然,堅持推進促統,是大陸在兩岸關係中保持主導地位、引領兩岸關係按照大陸意圖發展變化的必然選擇和最有利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