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洪洋認為,如果政府劃定的推薦停車點太少,共享單車又變成了另一種意義上的“有樁”車,用戶必然會覺得太不方便。因此,適度提高推薦停車點密度才能提高市民規範停車的配合度。
除了企業需承擔的責任逐漸“加碼”,社會各界也開始行動起來,共同破解規範停車遇到的難題。
日前,清河街道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開展了一個“共享單車停放與公共空間改善提案有獎征集”活動。人們可以提議在地圖上某處增設或者改善自行車道、共享單車停放點,舉報占道停車,並且上傳反映相關問題的圖片為證。未來,這樣的提案積少成多,就會成為政府決策的重要依據。
此外,在各家共享單車企業難以實現互聯共通的時候,在城市角落裡布設能夠監測到自行車、行人車流的智能傳感器,也將為政府監管共享單車提供數據支撐和依據。記者近日獲悉,這樣的智能傳感器已開始在海淀、西城的部分區域試點鋪設。
業界分析,共享單車的規範停放,人力“搬運”調度還只是初級階段,最終解決之道還是借助物聯網技術的升級,讓電子圍欄的設置不斷優化並降低成本。
(來源:北京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