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痛點 全面小康重在百姓獲得感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全面小康,是不可分割的整體。落實到人民群眾身上,就是衣食住行、上學就醫這樣具體的民生“小事”。
今年7月,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明確指出,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發展,我國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實現了歷史性跨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人民群眾的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要做到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五年來,在外部經濟形勢孱弱,國內經濟步入新常態,“三去一降一補”落實推進的背景下,我國經濟增速保持了中高速運轉,經濟形勢穩中向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展開,新舊動能轉化明顯,為2013年以來城鎮新增就業連續四年保持在每年1300萬人以上提供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教育、養老、環境、食品安全……凡與百姓切身相關的民生“痛點”“難點”,總書記事事關心,殷殷囑托。
2013年,在考察海南時,習近平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014年,在考察乳製品企業時,習近平強調,食品企業要生產出高質量的放心食品,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2015年,在考察希望小學時,習近平說,革命老區、貧困地區要脫貧致富,從根兒上還是要把教育抓好,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2016年,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習近平指出,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關係2億多老年人口特別是4000多萬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晚年幸福,也關係他們子女工作生活,是涉及人民生活質量的大事。
……
以實則治。五年來,隨著戶籍制度改革、公立醫院改革、城鄉養老並軌、“全面二孩”、“河長制”等一系列標誌性的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一組組驚人數據揭示出一項項看得見、摸得著的惠民措施——
2013年以來,城鄉居民收入年平均增長7.4%,實現了與GDP增長基本同步;收入差距逐步縮小,基尼系數從2013年的0.473下降到2016年的0.465;基本醫療保險覆蓋人數超過13億人,全民醫保基本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8.88億人,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繼續“連增”;保障性安居工程總開工量達到3915萬套……
數以億計的個體變化匯聚在一起,和諧奏響了中華民族共同邁向全面小康的磅礴樂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基礎、關鍵一步。百年來共同的夢想從未像現在這麼近、這麼真。此刻,距離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標還有3年多,攻堅克難、玉汝於成,衝鋒的號角已經吹響!
(來源: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