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台灣中小學文史課綱潛藏的問題
http://www.CRNTT.tw   2017-08-12 00:28:10
台灣文史課綱的變動,讓台獨思想長驅直入,戕害青少年身心。
  中評社╱題:台灣中小學文史課綱潛藏的問題 作者:段心儀(台灣),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理事長

  前言

  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後,台灣雖民生凋敝,教育經費捉襟見肘,但土法煉鋼下卻也培育出優質堅毅的台灣青年,開創了70年代起的台灣經濟奇蹟。最特別的是中小學文史課程中,充分涵括了優美溫潤的中華傳統文化,建構了台灣人對中國歷史人物的嚮往認同。

  1988年李登輝擔任總統,政治主軸邁向多元、民主、開放。1994年4月“四一○教改行動聯盟”提出制定《教育基本法》、落實小班小校、廣設高中大學、推動教育現代化等四大訴求,原本穩定的教育環境開始進入動盪期。教科書開放版本,課程最高指導也由統編本時代的“課程標準”,轉型為一綱多本時代的“課程綱領”。

  此時政治謀略開始介入,文史課綱問題叢生,由教育領域進入政治領域。由扁政府時代教育部長杜正勝的同心圓史觀,到2015年引爆課綱微調風波,重創馬政府。更在2016年蔡英文政府就任後,新任教育部長5月21日發佈的第一道政令,就是廢止課綱微調。可見它在民進黨政府的眼中重中之重的地位。我們且從歷史脈絡來梳理出文史課綱的變化歷程。

  國文課綱

  一、緣起《九年一貫課綱》

  1998年擬定之《教育改革行動方案》,本為進行國民教育階段之課程與教學革新,而以九年一貫課程之規劃與實施為首務。1998年9月總綱公佈後,便於1998年10月成立“國民教育各學習領域綱要研修小組”,研訂“國民教育各學習領域課程綱要”,確定各學習領域的教學目標、應培養之能力指標,以研訂各學習領域課程的實施原則。1999年成立“國民中小學課程修訂審議委員會”審議並確認各項方案。

  表面上一切按照步驟進行,教育改革在一次次的會議中確認並執行,但極為弔詭的是,國文科的定位卻在悄悄弱化。

  首先,九年一貫課綱中,國語文不再是單獨的一個科目,而與英語同屬於語文領域。並與(原住民語文、客家語文、閩南語文)同屬於一類。在這個邏輯下,國語文課程的“目的”與“目標”也與1993年公佈的《國民小學課程標準》、1994年公佈的《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大不相同。最大的差異是:品德教育、民族意識、愛國情操、明禮尚義等關鍵字不見了。課程標準的改變,讓隱含這種價值判斷的素材跟著從教材編寫、課程設計中消失。同時,這種變化不只存在國語文科目,歷史、地理、公民等科目也深受影響,台師大特教系吳武典教授對此種教育主軸的變遷以“失德的教育”呼之。這種對道德教育的輕忽,甚至略而不提,直接間接導致近年來台灣青少年許多失序的行為。

  二、高中《九五課綱》始被教師提出質疑

  1、課標時代國文的定位

  1983年,為配合高級中學法制訂,教育部修訂《高級中學課程標準》,據此課程標準所編輯而成的教科書,就是目前一般所稱的“統編本”。“統編本”時代從1952年到1999年,長達四十七年,其間經歷過1953、1962、1971、1983四次課程標準的修訂,但是,國家意識、民族精神、文化道統的傳承,都是重要核心價值。試舉1983《高級中學國文課程標準》的“目標”與“選文應注意要點”為例:

  ○目標:

  壹、提高閱讀、欣賞及寫作語體文之能力。
  貳、培養閱讀文言文及淺近古籍之興趣,增進吸收優美傳統文化之能力。
  叁、研讀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培養倫理道德之觀念、愛國淑世之精神。
  肆、閱讀優美、純正、勵志之課外讀物,增進文藝欣賞與創作之能力,開展堅毅恢宏之胸襟。
  伍、熟習常用應用文之格式與作法;加強書法鑑賞及書寫之技能;熟練語言表達之能力。

  ○選文應注意下列各點:

  (一)思想純正,足以啟導人生意義、培養國民道德者。
  (二)旨趣明確,足以喚起民族意識、配合國家政策者。
  (三)立義深邃,足以體認中華文化、建立民族自信者。
  (四)內容切時,足以培養民主風度及科學精神者。
  (五)情味濃厚,足以培養欣賞文學作品之興趣者。
  (六)理論精闢、情意真摯,足以啟發思路、激勵志氣者。
  (七)文字雅潔、篇幅適度,足以陶練辭令、便於熟讀深思者。
  (八)層次分明,合於理則;文詞流暢,宜於朗誦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