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亞拉臘,一座華人創建的城市!
http://www.CRNTT.tw   2017-06-02 00:08:58
 
  作為亞拉臘市政府前國際事務協調員、亞拉臘中國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亨利·簡斯頓曾到訪台山30多次,為兩地交流合作牽線搭橋,金山華人傳統博物館的建成和《四邑淘金工在澳洲》一書的出版便是主要成果。由於貢獻有目共睹,他被授予了台山榮譽市民的稱號。

  如今,亨利·簡斯頓的家距博物館大約5分鐘車程,他和妻子還在這裡經營著一家小型農場。面對南方日報記者,白髮蒼蒼的他侃侃而談,熱情地領著我們走訪淘金時期郵局和醫院遺址以及華人墓園。

  “華人幫助建立了這座城市,我們得記住這些事實。”亨利·簡斯頓說,他和中國有一段特殊的緣分,1991年他第一次到中國,去了很多城市,包括廣州和台山。他認為中國是一個友好的國度,中國人也十分友好。

  讓他感到驕傲自豪的是,他的兒子安德魯娶了一位中國南京的姑娘為妻,生了兩個男孩和一個女孩,其樂融融。現在安德魯一家在墨爾本工作生活,孩子都有中文名字,都在學習中文,有時間也會回中國尋親訪友。

  “我們有很多中國的朋友。”亨利·簡斯頓表示,每次到中國、到廣東,總會發現一些新鮮的事物,比如城市變得漂亮了,馬路越來越寬闊,商店越來越多,總之越來越迷人了。

  雖然年事已高,他仍牽掛著一件事——加快修葺亞拉臘的華人墓園。那裡長眠著327位華人淘金者,多數墓碑已經蕩然無存,有的墓上只插著一根木棍作為標識。

  “一旦我們這一輩人去世,我覺得可能很難有其他人會繼續推進下去了。”亨利·簡斯頓不無唏噓。通過翻閱亞拉臘市的死亡記錄,他已經了解到這些墓主姓甚名誰。他希望在今年完成籌款並開始修繕工作,記住這些為亞拉臘付出過汗水的華人。

  面孔

  華人淘金者後代的尋根之路

  5月16日,從羅布出發的澳大利亞“重走淘金路”徒步團隊抵達了亞拉臘,並參觀了金山華人傳統博物館。這個團隊中,不乏一百多年前華人淘金者的後代。這次徒步,對他們來說,既是緬懷,也是尋根。

  馬克斯:將祖先的淘金故事留給後代

  70歲的馬克斯家住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從外表看是典型的白人,不會說漢語,你很難想到他身上流淌著1/8的華人血液。儘管路途艱苦,他表示收獲頗豐:“重新體驗了祖先走過的路,將故事留給後代。”

  1857年,馬克斯祖母的爺爺王阿細(Wong Ah Sat)從廣東來到澳大利亞,在羅布登陸後一路步行到新南威爾士。後來發展相對順利,王阿細開始經營肉店,與英裔女孩阿梅利亞結婚,開枝散葉,到馬克斯這一代已經是第四代。

  當時華商和英裔家庭打交道很常見,通婚則較為罕見。馬克斯說,從家族保留下來的信件來看,這個婚姻也遇到了一定阻力。但阿梅利亞一家觀念相對開放,從王阿細的照片來看,也像是出身良好家庭,這可能也解釋了為什麼他們能夠接受這樣的中英聯姻。

  目前馬克斯經營著一家農場,女兒在做餐飲生意,兒子在倫敦工作。他表示,自己家族歷史代代相傳,比較有延續性,且有據可查,此前已被悉尼的一家博物館收錄展示。他很期待未來能到中國尋根訪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