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日媚日”有現實政治算計
綠營“親日媚日”既有濃厚的歷史因素,也有現實的政治考量,並非簡單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一個術語所能全然概況。蔡英文在去年520就職演說中,便宣稱要與美國及日本等多方組建所謂的“價值同盟”,一上台掌權便公然宣示親日立場,並落實在具體的政策推動當中。比如,在沖之鳥是“島”還是礁中,調整馬當局政策,公開表示“不持特定法律立場”。而在事關島內民眾切身利益的日本核災食品引進問題上,民進黨當局積極推動進行解禁,不斷引發島內民眾激烈反彈。2016年11月,蔡英文的副手陳建仁在會見日本訪問團時,甚至聲稱“台灣與日本是命運共同體”。民進黨當局在諸多議題上,可以說是緊抱日本大腿。
民進黨當局採取親日立場,在筆者看來,無疑是意圖“聯日抗陸”。在兩岸關係持續倒退惡化的當下,民進黨當局全面倒向日本,甘當美日制衡中國大陸的棋子,不惜在嚴肅且重大的議題上,出賣台灣的利益,以換取一黨的政治私利。今年1月1日,日本對台交流窗口——“交流協會”正式更名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將日本與台灣地區並列,綠營彈冠相慶稱這是他們涉外關係的“重大突破”。而作為對應的窗口,民進黨當局也立即正式決定把“亞東關係協會”改名為“台灣日本關係協會”。通過這種關係的所謂“提升”,民進黨當局與日本在實質及形式上達成了某種程度的策略聯盟,而他們共同的矛頭指向,已不言而喻。
然而,民進黨當局這種總體操作策略,勢必將引發不良的後續效應。一方面,綠營“反中媚日”、“聯日抗陸”,將使得原本缺乏互信的兩岸關係更趨惡化,使得兩岸和平發展紅利逐漸消失,同時也不利於東亞區域的和諧發展,為兩岸關係及區域的和平穩定注入了更多的變量。一方面,綠營甘於“自我再殖民”,刻意美化日本殖民統治,並在歷史問題上採用“雙重標準”,將繼續激化藍綠對立,撕裂島內社會,不利族群和諧。民進黨當局上台後動用“公權力”,在“轉型正義”的旗號之下,對藍營進行政治清算與追殺,放任深綠分子製造事端,勢必將引發藍營的強烈不滿與激烈反彈,島內藍綠“二元分化”的社會可能將更趨固化,此舉對台灣社會的長遠發展顯然將構成負面的影響。(作者系媒體人楊昆福,原文刊載於《台海》雜誌第13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