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9日電/“小孩小孩你別饞,爸媽忙把年貨辦。又買糖,又買糕,年糕發糕蘿蔔糕。做香腸、腌臘肉,鳳雞板鴨看了口水流!”寫進歌謠裡的傳統年貨印象頗令人回味。不過記者採訪發現,在網購風靡背景下,年貨早已呈現出了新模樣。
怎麼買?
“宅”著辦年貨年味也不減
中午休息時,坐在辦公室裡點點鼠標,逛幾家電商網站,離春節還有兩周時間,“80後”白領陽瑉已張羅好一堆年貨。
幾年前,她每年回老家前都會提前去超市或商場,買上一行李箱的北京特產,帶給老家的爸媽和親友。如今,陽瑉和身邊的同齡人一樣越來越習慣“宅”著置辦年貨,北京下單,老家收貨。
京東日前發布的年貨數據顯示,北京是全國發出此類“異地訂單”最多的城市,其次是上海、深圳、廣州。也就是說,全國各地通過網購年貨給老家和遠方親友寄去年貨與祝福的人中,北京人最多。
多年前,鄰里間互通有無、分享年貨採購信息的熱鬧場景還歷歷在目,如今,插上移動互聯網翅膀,這個年味場景也以充滿高科技和趣味性的方式重現。
一邊捧著手機一邊衝老伴念叨,家住三源裡的邢阿姨仿佛裝上了一雙購物“天眼”,“老頭子你看,咱小區鄰居都在買車厘子,最近搞活動特便宜。”給邢阿姨裝上購物“天眼”的,是一款基於區域化購物習慣大數據推出的個性化購物平台。邢阿姨只要掃一掃經常上門送快遞的小哥的二維碼,就能進入自家小區的“智能賣場”。無需複雜的搜索挑選,周圍人最頻繁購買的商品、最適合本地需求的商品就會自己展現出來,配送小哥仿佛也成了她的小區特約年貨助理。
買什麼?
個性化年貨火爆挑戰想象力
堅果炒貨、餅幹糕點、爆竹年畫……這些傳統年貨,如今早已不能反映人們對春節年貨的定義。隨著個性化消費模式越來越普遍,新奇、健康、品位等特點也成為雞年年貨的新標簽。
現燉即食的“小仙燉”冰糖燕窩,一生只能送給一個人的玫瑰花品牌ROSE ONLY,沒有刷毛不用牙膏的牙刷,結合色彩心理學的茶葉……日前在京舉行的首屆消費升級年貨節“新年妙會”上,主辦方青山資本公布的“消費升級新年貨品牌TOP100”榜單中,上榜的新年貨無一不挑戰人們對傳統年貨的想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