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銀座銷售服裝的一名女店員認為,“中國人很親切,購物速度快,很少有不停試穿但最後不買的情況”。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雖然有抱怨,但日本商家總體上來說是“歡迎中國遊客”的。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普通人似乎對中國遊客的成見更深。
曾有日本朋友跟記者抱怨說,以前很喜歡去公司樓下的壽司店吃午餐,可現在全被中國遊客霸占了,午休時間還不夠排隊的,“真的很不方便,感覺要被擠炸了”。
日本記者姬田小夏曾在“周刊寶石”網站撰文稱,中國遊客“爆買”導致日本顧客不滿,甚至有人非常憤慨。有兩名主婦稱,原來店員對她們都照顧有加,但中國人來了就立刻把她們冷落到一旁。
對於這些抱怨,日本經營者也很苦惱:“是該歡迎大批中國遊客,還是更重視長期的日本顧客?”
一名日本公務員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對中國遊客的矛盾心理確實存在。值得注意的是,往往家庭主婦、普通上班族和學生等群體容易有負面評價,因為他們與中國遊客沒有利益關聯。他認為,賺到中國遊客錢的商家,和沒撈到好處而抱怨的群體,兩者對中國遊客的態度截然不同,這本身就是日本內部的一個矛盾。
媒體關注“爆買”卻不太提經濟貢獻
日本觀光廳10月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大陸遊客1至9月達到500.72萬人次,已超過2015全年人數(499萬人次),成為首個突破500萬大關的訪日遊客來源國。
對於這樣龐大的消費群體,日本官方的重視不言而喻。從去年至今,《環球時報》記者先後與三重縣、京都、奈良等地方政府的知事和幹部交談過。他們無一例外都表示正在積極改善當地基礎設施,打造吸引中國遊客的旅遊環境,設置中文指示牌、提供中文美食美景指南等做法似乎已成為共識。與此同時,他們積極關注中國遊客的動向和消費行為的變化。
在關注中國遊客方面,日本媒體做得更加徹底,尤其是有關“中國人消費力”的話題。
《日本經濟新聞》網站首頁上,“網站精選”欄目的第一個專題就是“中國遊客爆買”,“日本旅遊收支時隔3年零7個月出現惡化”“訪日遊客消費——12種神藥已是過去”……從具體行業到總體情況,網站推出的相關文章層出不窮。
該媒體撰稿人中島惠近日的一篇文章稱,在日本大眾媒體上,“中國人爆買或許已經結束”的論調“從數月前開始湧現”。中國人消費正產生怎樣的變化?今後如何才能進一步增加中國遊客入境?面對媒體頻繁的提問,這名撰稿人逐漸生出“難道又來了”的心理。
當然,日本媒體的論調並非一邊倒地“期待”中國遊客。“中國觀光客別再來日本了”,這是日本網站“IRONNA”一篇文章的標題。該文認為,“中國人目前的素質與經濟能力不符”,由於部分人的不當行為,“中國在出口羞恥”。
目前,這類文章在日本主流媒體並不多見,但《環球時報》記者觀察到,在鋪天蓋地的中國遊客“爆買”相關報道裡,官方和媒體很少明確提及中國遊客的經濟貢獻。實際上,這些數據是可查的。日本國土交通省觀光廳統計顯示,2015年訪日遊客在日期間平均消費額為每人17.6萬日元,其中中國大陸遊客的人均消費額為28.4萬日元,總額占整體的40.8%,比排名第二的台灣高出25.8個百分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