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結構存在差異
從供給方面看,2016年“藝術北京”博覽會有海內外約160餘家機構(以畫廊為主)參展,成交藝術作品數量900餘件,94%參展機構有作品成交。購買群體中,企業家和企業管理層占比較高。銷售最旺的藝術品價格區間為1萬元至10萬元之間,該區間價格作品銷售占據了總銷售近7成。
從需求方看,參觀者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下占比為60.80%。與收入結構相適應,73.6%的被調查對象願意購買價格在5000元以下的藝術消費品,表明大多數被調查者偏好價格較低的藝術消費品。由此看出,作為賣方的專業畫廊提供的藝術品價格與作為買方的消費者期望的價格、收入水平之間都存在著錯位和差距。
最近幾年,藝術博覽會在各地遍地開花,品質參差不齊。畫廊是引導、培育和發掘藝術家的專業機構,藝術是個人的主觀感受,理解藝術品需要專業的門檻,藝術品屬於個性化小眾追求。從優質藝術博覽會中,人們可感受到藝術市場發展的脈搏和趨勢,藏家會從中發現有潛力的年輕藝術家。優質的藝術博覽會需要強調學術性和專業性。有競爭力的藝術博覽會需要對參展畫廊嚴格篩選。參展畫廊和作品品質會直接影響到對藏家的號召力和參觀群體的吸引力。
從供給方來看,面對最近幾年藝術品市場低迷,有76%畫廊表示將堅持走高端、專業化的路線。畫廊最集中的關注點在於博覽會吸引來的有眼力客戶數量和質量,而跟這個直接掛鈎的是畫廊在此期間成交量。畫廊期待有購買力、懂行的買家關注,希望遇見更多現實和潛在的買家,並發生實際購買行為。其次還有場地位置安排、硬件設施提供、展覽宣傳效果等。從參觀者來看,藝術博覽會觀眾對藝術的鑒賞能力和水平參差不齊。
藝術博覽會需要兼顧學術、多元和商業的平衡,最好能夠通過學術吸引力帶動商業熱情。藝術博覽會需要著眼於未來藝術市場發展,讓更多的人感興趣和進入。因此,教育的效應也是重要指標。如何使藝術博覽會兼顧專業性和普及性,照顧不同層次需求,讓更多觀眾感受到藝術、設計與生活和內心相互碰撞帶來的精彩與共鳴,是值得認真研究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