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奧委會主席霍爾曼已經表示,里約奧運會上不管獲得多少獎牌,德國對重點體育項目提供長期有效資助的方針都不應改變。同時,專業人士應當接手體育管理,資金使用也要做到“好鋼用在刀刃上”。
“目前,德國的團隊項目較為出色,如男女足球、手球、曲棍球等。德國的體育科研世界領先,國家資助總額也不少。”克倫佩爾說,德國只要在政策上做些改變,未來仍有望返回“第一集團”。
澳加都曾被“剃光頭”
澳大利亞是首屆現代奧運的參加國之一,當屆就贏得兩枚金牌,列獎牌榜第八位。此後除1908和1912年兩屆奧運和新西蘭隊合併為一個隊參賽外,澳大利亞參加了歷屆奧運會,在本屆奧運前共獲得138枚金牌。
歷屆奧運,澳大利亞最多時派出過630名運動員(2000年),最少時派出1名運動員(1896年)參賽,自1956年墨爾本奧運起,每屆都派出100名運動員以上的代表團參賽,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起人數增至200以上,1996年後每屆都派出人數超過400的大型代表團。
澳大利亞歷史上獎牌榜名字最靠前的是1956年在本土舉辦的奧運會,列第三位;其次是2000年悉尼奧運和2004年雅典奧運,均列第4位。獎牌數最少的是1904年聖路易斯奧運,零獎牌,這也是澳大利亞夏季奧運史上唯一一次“剃光頭”,據說參賽的兩名選手因乘船漂洋過海,抵達賽地時已精疲力竭。
澳大利亞的奧運成績早期起伏較大,前兩屆成績不俗,但自第三屆起表現平平。這和當時奧運多在歐洲舉行,而澳大利亞選手需遠程乘船參賽有關(最初兩屆參賽選手其實都是代表澳大利亞參賽的旅歐選手)。1956年是澳大利亞奧運史上的轉折點,這屆比賽澳大利亞派出了314人的龐大代表團(前一屆赫爾辛基奧運只派出85人),結果獎牌數是上屆的3倍多;之後幾屆受益於“奧運綜合投入效應”,成績差強人意。1976年,“紅利”吃完的澳大利亞代表團僅獲1銀4銅,跌到第32位。此後幾屆,除洛杉磯奧運(蘇聯東歐集團退賽)外,澳大利亞成績均不太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