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考卷太難嚇退學生?鄧飛論高中國史面臨亡科
http://www.CRNTT.tw   2016-08-09 00:48:33
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鄧飛(中評社 黃博寧攝)
  中評社香港8月9日電(記者 黃博寧)近年來,香港社會對中學中國歷史科的爭論越來越多。自2009年課改實施以來,高中選擇中國歷史科的人數急劇下降,只一成學生高考中有這科。另一方面,自2012年“反國教運動”以來,參與主力低齡化,口號極端化,行為暴力化趨勢明顯,過去想都不敢想的“港獨”口號也大聲叫了出來。兩者之間是否有關聯?教育局一路都在強調,88%的初中校設中史為必修科,回歸以來不但從來沒有削弱其地位,反而在加強。那麼,其中到底有什麼貓膩呢?中評社就此採訪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鄧飛。

  他從兩方面分析歷史科的衰落。初中階段,課綱內容太大,課時容量只夠古代史,近現代史以及社會文化史來不及教。其次授課老師也不熟悉近現代史,沒有把握,樂得不教。高中階段,課綱過於複雜,高考過於重視材料分析題,試卷難度太大,要求過高,學生熬不住。又兼課改之後,通識教育成為必修科,無論文理科生,語文、英語、通識已經是三門文科,大家對與通識內容有重疊的歷史有一定迴避。

  鄧飛把中史的衰落歸結為技術性原因,如果降低高考試卷難度,就會有相當程度的緩解。而近現代史在初中的缺席,是否與社運中學生的“反中”傾向有一定關聯呢?他持保留態度,“中學歷史對學生三觀塑造有限,基礎教育只能讓學生對國情有基本瞭解,承擔不了太多重量。”

  對於通識教育,他的觀點也類似,即課程本身不存在太大問題,問題在於考試局把“今日香港”單元中的“社會政治參與”作為高考的必考及區分題,借殼成了港版政治課,千軍萬馬想過獨木橋,就必須對方的思路來,潤物於無形。如欲撥亂反正,無需大動干戈,把考卷中的必考改成其他部份即可。

  中評社:據教育局數據,全港400多所提供初中課程的學校,88%設有三年一貫制中國歷史課程。實際情況是否真有這麼樂觀?其中是否存在問題?

  鄧飛:明面上看,88%的學校初中三年設有獨立一貫的中國歷史科。現在初中通用的97課綱內容繁多,分甲部政治史和乙部經濟文化及宗教史,以每週2至3節的課程設置,三年時間根本教不完,所以一般只教古代史。

  課程設置之外,老師對近現代史也並不熟悉。97課綱與傳統課綱存在較大不同。傳統課綱分甲、乙、丙部,甲部由商至唐,乙部由宋至清,丙部是近現代史,乙部必修,甲丙選修,選擇甲、乙部居多,丙部多數老師沒有在中學階段學過。另一方面,就算老師是歷史科班出身,近現代史也不是高校歷史研究和教學的重點。香港沒有中考,初中畢業90%的學生直升高中,既然不用考試、老師又不熟悉,近現代史、經濟文化史在初中階段自然難尋蹤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