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7日電/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二維碼支付的市場地位正在受到監管層的認可。根據央行的要求,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最近下發了《條碼支付業務規範》(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稿中明確指出,支付機構開展條碼業務需要遵循安全標準。這是央行自2014年3月份叫停二維碼支付之後,首次承認二維碼支付地位。
2014年3月,央行發函叫停支付寶和騰訊的虛擬信用卡產品,同時叫停條碼、二維碼等面對面支付服務。
央行在2014年為何要叫停相關的業務呢?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說,在當時,二維碼支付等方式,還存在一些風險隱患。
郭田勇:二維碼是從它有一個支點到逐步走向成熟的一個過程,因為2014年的時候是剛剛開始搞,線上一些主要的支付機構,比如騰訊,阿里都在開始搞這方面的研究,都推出了支付方式。但是央行可能認為還是有一些風險隱患,並不是太成熟。而且它也會平衡線上線下支付方式的協同發展,因為在線上線下裡,中國銀聯主要是線下機構,還沒有開始搞二維碼支付,那麼也不能讓線上支付發展過快,它有一個平衡。現在來看技術上也比較成熟了,另外一方面二維碼支付線上支付機構也走向了可線下,開放市場以後,不僅可以提高支付的效率,而且不會給整個支付市場帶來一些不確定性,這方面的可能性大大的降低了,所以我覺得現在開發還是好事吧。
不過,雖然央行已經表態,但二維碼支付並沒有真的銷聲匿跡。近年來,隨著支付寶和微信付款的普及,二維碼支付已經被大家廣泛接受。甚至連身邊的水果攤也可以用二維碼支付買單。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楊濤說:從目前來看,不管是市場運行,還是監管體系,都比原來要成熟得多了。
楊濤:在2014年初之所以要叫停是因為在二維碼支付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叫停之後市場上或多或少也都在踐行著一些二維碼支付的探索,就是因為大家還有這個需求。所以後來一段時間,對於二維碼支付當中,對於消費者直接去掃商戶的碼,監管部門相對來說比較謹慎;但是對商戶主動拿掃碼槍去掃消費者手機上所形成的付款碼,相對採取了一種觀察的態度;第三個方面,就是通過長時間的監管部門不斷地探索,行業協會也在不斷地研究技術標準。到目前為止,應該說相關的一些研究,相關的一些安全標準和技術標準或者是指引規範的探討,我覺得比以前要成熟的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