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理性看待國企分離“三供一業”
http://www.CRNTT.tw   2016-07-04 15:04:15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長安表示,“企業辦社會”不但成了國企機制轉變的“掣肘”,還造成了部分國企職工依賴思想嚴重,“等、靠、要”現象普遍。《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加快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但從實踐來看,效果甚微,一些國企的負擔反而越減越重。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認為,伴隨著國企改革的推進,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提高國有企業競爭力是改革的必然。而國有企業不再承擔“三供一業”相關費用的推廣,於全面改革來說,具有示範作用。

  其實,從2012年以來,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先後在黑龍江、河南、湖南、重慶、遼寧、吉林、廣東、海南、四川、貴州等10省(市)開展了中央企業“三供一業”分離移交試點。在今年5月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表示,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堅持企業為主體,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促進央企“瘦身健體”提質增效。

  儘管大家都支持“剝離”,然而,此刻卻並非最佳時機。

  國企改革專家周放生表示,本來這項工作應該在國企經濟效益好的時候做,通過投資改造移交是最好的選擇,可惜那個時候沒做,在國企好的時候,沒人想解決這一歷史遺留問題。現在來做很多企業已經力不從心了,這增大了工作的難度。歷史包袱給企業造成很嚴重的問題,到今天形勢所迫,不得不解決了,政府也意識到困難的嚴重性了。

  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也認為,從時機上講,現在分離難度確實更大,不過國企改革的一個特點就是,改革條件比較好時,改革者的主觀意願並不強。改革大都是倒逼出來的,現在不能再拖了。現在加快剝離這部分職能還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深化國企改革指導意見的時間節點有關,這兩者都要求國企改革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決定性成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