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應理性看待國企分離“三供一業”
http://www.CRNTT.tw   2016-07-04 09:43:49
(來源:網絡資料)
  中評社北京7月4日電/一場關於國企的“減負運動”攪動了6月的輿論場。

  國務院辦公廳近期轉發了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關於國有企業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 分離移交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明確從2016年開始,在全國全面推進國有企業(含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供水、供電、供暖和物業管理)”分離移交工作,分戶設表、按戶收費,交由專業化企業或機構實行社會化管理,2018年年底前基本完成。2019年起國有企業不再以任何方式為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承擔相關費用。

  這個時間表一出立即就引發議論紛紛,截至6月30日,中青輿情監測室共監測到相關輿情信息10572條,其中微博5768條,新聞1160篇,論壇1871篇,微信公眾號文章1649篇,博客124篇,微博是主要輿論場。

  分析顯示,網民對“國企分離‘三供一業’”話題以理性態度為主,同時,中青輿情監測室選取了2000條網民言論進行分析,多數網民認為“三供一業”是阻礙國企發展的累贅,不利於促進社會公平,希望政府能加快分離“三供一業”。

  18.7%的網民表示“三供一業”是阻礙國企發展的累贅。新浪微博網友“羽林踏雪”認為“本該如此”,“三供一業”造成了國有資產流失,分離“三供一業”其實是卸下包袱。

  38.5%的網民驚訝於國企居然有“三供一業”福利,11.3%的觀點則認為國企“三供一業”不利於促進社會公平,“三供一業”的分離不只是減負,對於促進社會公平、避免國有資產流失、促進國企市場化等也有價值。

  在一些專家看來,國企的“三供一業”等社會功能削弱了國企市場競爭力。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表示,由於歷史原因,國有企業承擔了很多不應由企業承擔的社會管理職能,比如廠辦大集體、“三供一業”、教育醫療等,背負了沉重的包袱,這很不合理,對國企也不公平,成為國企參與市場競爭的劣勢。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長安表示,“企業辦社會”不但成了國企機制轉變的“掣肘”,還造成了部分國企職工依賴思想嚴重,“等、靠、要”現象普遍。《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加快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但從實踐來看,效果甚微,一些國企的負擔反而越減越重。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認為,伴隨著國企改革的推進,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提高國有企業競爭力是改革的必然。而國有企業不再承擔“三供一業”相關費用的推廣,於全面改革來說,具有示範作用。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