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是在經歷了“文化大革命”中群眾運動的苦頭之後,中國的一些官員和知識精英們,對於民粹主義這個外來的社會現象,有著直觀的反感和抑制。每當社會上出現民眾鬧事或維權抗爭時,就會有些人不分青紅皂白,在那裡呼籲:這是民粹主義在新的條件下的表現,必須堅決予以打擊。殊不知,現實社會中民眾的一些呼聲,恰恰從不同側面反映出中國社會快速發展中的深層問題。
改革以來,中國社會階層分化迅速,有些人未富即貴,一些知識貴族和社會貴族在短短的幾十年迅速成長起來,但又都缺乏西歐貴族那種寬容、文明的精神氣度;中國曾經是一個特權流行的國度,社會中最缺乏的就是平民精神、平等觀念和人權意識。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十年寒窗苦,一舉成名天下揚”、“一旦權在手,就把令來行”,由於人們都是朝著做人上人的目標而來的,所以社會越發展就越不平等,人們關心的只是自己發財致富,而對於社會中要求平等和公平的呼聲熟視無睹。
現實中國確有仇官仇富的現象,但更有求官求富的追逐,後者更能反映出中國社會的深層問題。這裡的確有一個站在什麼立場(或者說什麼角度)去看待現實社會和網絡民意表達的問題。
在中國當下社會日益分化的背景下,反民粹主義不能成為權貴、精英們的指手劃腳,也不能成為拒絕深化改革和實現社會公平的遁詞。
在深化改革過程中,我們有的人可能將當前所謂民粹主義的危害放大了,以至於將一些民眾正當的利益訴求、正當的權利維護乃至抗爭,都視為是民粹主義行為。我們的一些官僚政客和知識精英,常常以先知先覺者自居,動不動就擺出一副舍我其誰的架式,高高在上,目無大眾,用一種貌似理性的姿態和言語,隨意指摘民眾的合理呼聲為民粹主義,他們不了解民眾的疾苦,也不願去解決民眾的問題。倒是300多年前的鄭板橋道出了各級官員和知識精英們應有的情懷:“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我在這裡要呼籲的是,我們的政府官員和知識精英,應該持平常心、行平常事、做平常人,不要把自己或某些人當作天才、當作救世主。須知道,“從來就沒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我們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