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鄭永年:十八大後西方對中國的五大誤讀
http://www.CRNTT.tw   2016-05-16 16:17:26
 
  再者,權力的集中化並沒有增加西方一些人所認為的中國政治的“神秘性”。公開透明度是中國政治的發展方向。儘管這方面仍然有巨大的空間,但總體趨勢呈現出更多的公開和透明。十八大之後成立的這些領導小組和以往的領導小組不同,以往的都是非正式的、不公開和透明的,人們不知道小組是否存在、成員是誰,如何運作的。但十八大之後設立的小組都是正式、公開、透明的,小組的活動都公諸於眾。
 
  政治的制度化問題

  西方所擔憂的第二個頂層政治變化是政治的制度化問題。一些人認為斯大林當時的集權也是有依據的,即之前的相對分權的狀態不可持續性,如果持續下去就會威脅到蘇共的生存和發展。不過,斯大林的體制最後因為權力缺少制約而走向了專制,給蘇共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一些人認為,十八大之後的變化剛好說明了中國政治體制的制度化水平較低,低水平表明這個制度很容易遭到改變,從而回歸到專制。

  很顯然,這種看法也是對中國政治制度化的誤解和誤讀。

  首先,十八大以來,並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領導層已經脫離了鄧小平以來所建立起來的一整套制度規則,包括領導人任期制度、年齡限制、集體領導等。其次,十八大之後所發生的變化是對現行制度的調整和改進。明明知道體制出現了毛病,如果還繼續下去,那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對具有責任感的領導人來說,唯一的選擇就是承擔政治責任,改變制度的運作方式。實際上,隨時對體制進行調整是中國制度的一大優勢,而非劣勢。如果不能對體制進行調適,既得利益就會主導體制的運作,就會產生體制內外的巨大衝突。把十八大以來的政治變化和非制度性的個人專制聯繫起來,並沒有經驗根據,而是一種基於意識形態的預設。[page]

  反腐敗和制度建設之間的關係問題

  西方世界對十八大以來大規模的反腐敗運動從一開始就加以關注。一些西方企業儘管在它們自己的國家非常守規矩,但到了中國,它們也開始腐敗起來。反腐敗運動對這些企業產生負面的影響不難理解。當然,對更多的西方企業來說,它們希望中國清廉起來,具有一個更好的營商環境。反腐敗運動總體上在西方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增強了西方企業的對中國體制的信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