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宏觀經濟政策適度放寬鬆有可能
有經濟學家認為,中央提出供給側改革,意味著此前“通過增加投資刺激需求來拉動經濟增長”的思路有所轉變,因此貨幣政策會相對收縮。這種說法是沒有根據的。
首先,現在貨幣政策並沒有特別寬鬆,目前實行的一直是穩健的貨幣政策。其次,這兩個問題並不在同一個維度上。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用於解決短期穩定的問題,比如經濟下行壓力過大,將貨幣和財政政策用於經濟的短期托底、穩增長;而供給側的政策,通常用於解決中長期增長的可持續性問題。
不過,在重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情況下,將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刺激暫緩,這的確是一種可能性;而同時存在的另一種可能性是需要推進供給側改革。
比如,一些產業需要重組,意味著短期內經濟增長下行的壓力可能會進一步加大,因為需要人為關停部分企業,那麼原來有的就業和生產,現在都沒有了。當然,這些生產和就業本身都是無效的。但即便如此,把它們人為關停,經濟活動就變得更少。此時,為了配合改革,以及實現保持經濟平穩過渡,將短期宏觀經濟政策適度放寬鬆一些,也是有可能的。
兩年前的改革方案(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出來後,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經做過一個測算,發現如果所有的政策都能完全實施的話,對於長期經濟增長是有益的——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可以提高兩個百分點。
但它同時發現,在短期內,這個改革會讓經濟增長下降0.3個百分點。即調整和重組在短期內,是會讓經濟活動有損失的。因此,經濟結構改革,包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般是改革政策(例如關停“僵屍國企”等)與宏觀政策之間的協調,它是多層次、多維度的,而不是簡單的一個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