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日晚港大校委會衝突現場。 |
中評社香港1月30日電(記者 郝壽)於26日晚的會議期間,香港大學校委會場外再次發生衝突,部分學生和示威者圍堵現場,拒絕讓校委會成員離開。而當日會議的其中一項議程,亦是學生最為關注的一點,是校委會要討論成立專責小組,以檢討大學管治和管理架構的問題,這亦是當晚在場學生的其中一大訴求。
事發至今已經過了四日,衝突當晚的諸多謎團正逐一解開。目前可以確定的一點是:在26日當晚的會議上,港大校委會已全體投票一致通過將成立上述的專責小組,而程序則與“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發表有關香港各大學管治情況報告的時間相配合,即兩個月後。
表面看來,學生的訴求即使未能一次過、完全、即時實現,但起碼也得到了校委會的正面回應。那衝突事件又為何被瞬間點燃?衝突期間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細節?
細節一:誰發布了“不成立專責小組”的錯誤訊息?
1月26日晚約8時,港大校委會經過投票,全體一致通過成立檢討大學管治和管理架構的專責小組。同一時間,在會場外示威的學生中卻傳出了截然相反的聲音:校委會決定暫不成立專責小組。
用當時持擴音器向在場學生公佈這一訊息的那位不知名女同學的原話來說:“現在是並沒有成立一個專責小組的。”而訊息的來源,則是身兼校委會成員的港大學生會會長馮敬恩。
正是這一事後被證明屬錯誤的訊息,點燃了場外學生的情緒。他們隨即宣布“立即行動”,場面進而失控,演變成衝突事件。
據馮敬恩連日來的澄清,他當時並未向場外學生傳達過“不成立專責小組”的訊息,而是“準確”表明:“同意成立,但沒說何時成立”。
然而即便如此,這一說法仍與“等待教資會兩個月後發表報告再成立專責小組”的實際情況有一定出入。對此,馮敬恩則有這樣的回應:“我想解釋的責任在李國章(港大校委會主席)身上,很遺憾他沒有解釋。”實際上,當晚李國章連同多名校委會成員在會議結束後離開會場時,被大批學生包圍,一度需折返會議現場等待,直至凌晨時分才由警方護送離開。
在上述回應(27日)後的第二天(29日),馮敬恩補充解釋說,當晚會議結束後,自己其實有向在場學生再明確說明校委會的決定,只不過時間是衝突事件“差不多完全結束後”。
不過就算馮敬恩有心解釋清楚校委會的實際決定,根據港大校委會主席李國章的說法,馮敬恩在會議期間對外發放會議內容的行為,已經違反了校委會的保密協議。這亦是馮敬恩第二次違反保密協議,上一次則是他對外公開港大校委會否決任命陳文敏擔任港大副校長的會議內容。
那麼,26日晚持擴音器向在場學生發放錯誤訊息的那位不知名女同學究竟是誰?原本坊間都以為該人是作為“學運排頭兵”的學聯前執委梁麗幗,但是翻查當晚的現場視頻發現,此人是一名長頭髮、身材偏矮、戴眼鏡的女學生。不過暫時未有確實資料證實此人的身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