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什麼是比“萬寶之爭”更值得擔心的?
http://www.CRNTT.tw   2015-12-25 11:17:12
 
  第一個擔心,我擔心雙方私下妥協談條件,損害中小股東的利益。

  以12月23日萬科對外發布的“公開信”為例,公開信一開頭就說:“我們歡迎所有投資者購買萬科的股票。但為什麼又說不歡迎寶能系?不是不歡迎它買萬科股票,而是不歡迎它收購公司、控制公司。不歡迎,不是因為不喜歡它,或者看不上它,而是它的文化、經營風格與萬科不相容。” 拜托,寶能通過二級市場的舉牌已經是第一大股東了,“我們”代表誰呢?代表其他股東?有授權嗎?代表管理層?而高管不過是公司股東選擇出來的管理者,根本沒有資格在這裡說“我們不歡迎”。至此,王石代表的管理層仍然沒有搞清楚管理團隊在公司中的定位。更讓筆者大跌眼鏡的是,公開信的最後居然說:“我們仍然願意保留對話的可能。我們仍然希望寶能系慎重考慮貿然改變萬科文化和經營風格的風險,即使只從他們自身的利益出發。我們雙方都是深圳的企業,如果因為內鬥而兩敗俱傷,並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結果。”作為一個上市公司,說出我們都是某某地方的企業,我們不要內鬥這種話,已經涉嫌私下勾兌了。一個正常的收購,在萬科管理層這裡居然成了“內鬥”,如果雙方在這種語境下妥協,我真的擔心中小股東的利益被雙方的妥協行為所出賣,這是我最不願意看到的第一個結果。《魔鬼辭典》曾經解釋什麼是公司,說:“公司是一種智能工具,它們在幫助人們獲得個人利益的同時不必承擔個人義務。”這話放在這裡極為貼切。

  第二個最大的擔心,是在輿論熱炒的情況下,雙方動用各自的人脈,搬來政府和媒體為各自公關施壓,從而人為干預叫停收購,或者逼退收購者。

  本來,上市公司的併購是一個非常專業的領域,但萬科爭奪戰在媒體的熱炒下成了全民的狂歡,幾乎人人都在談這個非常專業的事件。但令人遺憾的是,很多媒體連什麼是杠杆收購以及杠杆收購的前世今生都沒搞清楚的情況下,就誤導公眾好像杠杆收購就很惡,惡意收購就缺乏道德。目前的質疑已經到了資金來源層面。事實上,杠杆收購是上世紀80年代在美國由一批投資銀行家為代表的新金融家發動的併購方式,主要指用遠遠大於股本比例的負債融資的方式收購企業。杠杆收購對美國經濟至少產生了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是推動了美國公司治理的完善;二是推動了金融工具的創新和發展。作為杠杆收購中垃圾債券的玩家,垃圾債券大王米爾肯曾被指控六項重罪而被判處10年監禁,就在官司審理過程中,《華爾街日報》曾評論說,“米爾肯是最偉大的金融思想家”,他讓金融重新評估了風險和收益的關係。杠杆收購只是一種金融工具的使用,並不必然意味著高風險。從目前的情況看,雙方對中國國情和媒體作用的認識很深刻,一個事情只要熱炒,並對相關部門施壓,在維穩的思維下,監管部門為了避免出問題,就會選擇寧可叫停也不願意讓雙方自己做主的情況。一些媒體開始挖寶能收購的資金來源,寶能用杠杆資金撬動收購,其中相當一部分資金來自旗下的前海人壽的保險資金,但按照現有的軌道,保險資金在一定比例範圍內投資資本市場,這不僅不違規,而且也沒有想當然的高風險。但一旦情緒持續發酵,監管者就可能不得不出手叫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