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機車數量高達近1500萬台,其中汙染較汽車高出數倍嚴重的二行程機車仍有200萬台左右,且以“機車密度”而言,台灣居全球第一。政府及社會對如何減輕PM2.5,其實更該著力的是在交通運輸上。
社論說,台灣“機車文化”其來有自,雖然不能否認其為民眾帶來的便利,但其帶來的汙染更可觀。趁紫爆現象極其嚴重必須改善之際,政府正可以政策引導,加速淘汰老舊的機車,特別是汙染嚴重的二行程機車;雖然現在政府有給予報廢二行程機車1800元的補助,但整體而言,汰換速度仍不夠快,可見市場誘因依然不足。政府應考慮對一定年限以上老舊機車、特別是二行程機車加稅,以提高牌照稅等方式提高繼續持有成本,讓民眾願意加速淘汰汙染較嚴重的機車。
既然政府難以立即改變台灣的“機車文化”,至少該設法將其導引到增加使用無汙染的電動機車上。政府為了扶植產業與降低都市汙染,補助民眾購買電動機車已有4年以上,補助金額因不同縣市而有異,但金額少則1萬,多則2萬元以上,坦白說,補助金額不算少,但成效極差,幾年下來,國內電動機車數量只有4萬台左右而已,國內機車業者亦未全力投入電動機車,更讓其發展停滯不前。
社論說,究其原因,除了電動機車本身技術上的障礙之外,包括續航里程與最高時速都尚難與一般機車相比,更重要的因素應該是充電問題無法解決。相較遍布全台的加油站,電動機車的補充站實在太少了,才使民眾為之卻步。政府應全面規畫解決電能補充站,以提升電動機車使用比率。
新創企業GOGORO推出號稱智慧型的電動機車深受矚目,其續航力與速度問題大致得到解決,且與超商系統合作設置電能補充站,但前景仍充滿挑戰,政府應該協助。此外,更應以全台加油站作為充電或交換電池的地點,以推廣電動機車。
社論說,台灣每年增加的機車大概在70萬台左右,如果政府全力投入推廣電動機車,必可吸引廠商願意作更多的投資與研發,不僅可在幾年內有效降低PM2.5的汙染,讓台灣不再“紫光閃閃”,更可順勢協助並帶動國內的電動機車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