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時報:還給台灣一口乾淨的空氣
http://www.CRNTT.tw   2015-12-06 12:06:47
  中評社台北12月6日電/中國時報6日發表社論說,入秋以來,全台各地特別是中南部,空氣汙染程度遠較過去嚴重,細懸浮微粒(PM2.5)不斷超過警戒值,甚至到達最嚴重、被稱為“紫爆”等級,紫色成為今年各地的“代表顏色”。解決紫爆問題顯然已不是加強取締幾家工廠就可達成,政府需要在交通與產業政策上作全盤的思考與改變,才能根治紫爆問題。

  社論說,PM2.5對人體的危害無庸置疑,研究指出全球一年有超過300萬人,因PM2.5等汙染物導致的空汙而提早死亡。因此,對國內今年頻頻出現的“紫爆”,政府已不能再存僥倖心理,寄望於氣候轉變、風力變大等不可控因素而紓緩或消失;事實上也已不容政府再拖延推諉,今年來自於地方政府與民眾要求解決PM2.5汙染的聲音與壓力不斷,且持續升高,政府已到非面對不可的地步了。

  從PM2.5的產生來源看,除了基隆因氣候與地理位置有超過6成來自境外移入,其他地方境外移入比例大概是3成,這部分顯然非操之在我,但其餘7成的來源則是島內自產,來自交通運輸(包括道路揚塵)比例超過3成,另外2成來自工業汙染,其餘則來自人類其他活動(抽菸、燒稻草、燒金紙等);以地區看南北稍有不同,北部來自交通的汙染更高,中南部則是來自工業活動的汙染更高,這是政府與民間應共同努力降低的部分。

  社論說,中南部6縣市為了降低PM2.5,聯合提出了禁燒生煤與石油焦的議案,雖然現實上考慮到電力需求、工業與經濟發展等因素,短期內要禁用生煤不可能達到。但中部主要汙染源是台中火力發電廠及中鋼旗下的中龍鋼鐵,我們認為,政府在此刻就該規畫增加環保投資、降低汙染;對雲林的台塑六輕則是加強監督並逐步提高環保標準。

  但只把眼光對準工業汙染,也是見樹不見林,更無法解決紫爆的問題。台灣不可能完全不要發電廠、不要工廠、不要經濟發展;加強工業汙染的取締、提高環保標準,必然可有效減輕汙染,即使努力降低了一半的工業汙染量,減少的比例也只是1成,還是不可能避免紫爆。因此一定要針對占3成以上汙染源的交通運輸下手,其中機車更扮演關鍵又致命的角色。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